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经济频道 > 宏观 > 正文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金华市代市长陈昆忠:城乡一体化核心在"三农"

CCTV.com  2007年09月07日 11:36  来源:  

  早在2002年,金华就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若干意见》,比省里还早一年。金华地处浙中盆地,历史上一直是个农业大市,作为一个以黄土丘陵为主的农业大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迫切性表现在哪里?其背景如何、意义何在?5年过去了,金华的城乡一体化推进如何,有何独特的思路和方法?带着种种问题,记者采访了金华市代市长陈昆忠。

  陈昆忠介绍,金华尽管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许多不平衡,如区域之间的不平衡,义乌、东阳、永康等地方发展很快,但磐安、武义、婺城等地却还是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很不平衡,整个金华的农民人均收入还不到浙江的平均水平。尽管这些问题在其他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但在金华表现的比较突出。鉴于此,2002年,金华市委、市政府作出城乡一体化决策,并明确指出,工业化、城市化要与城乡一体化同步推进。

  陈昆忠总结:金华的新农村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全面启动阶段。以2002年《意见》颁布为标志。这一阶段主要实施了“五大”和“五小”两类工程。“五大”工程指的是百强农业龙头企业工程、五十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农村新五保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五小”工程指的是千里清水河道整治、百库保安、绿色通道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第二是快速推进阶段。以2006年初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标志,金华明确提出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提升行动、生活宽裕富民行动、乡风文明示范行动、村容整洁推进行动、管理民主构建行动等“五大”行动,将新农村建设作为金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各项工作由此得到快速推进。

  谈到金华新农村建设的特点,陈昆忠认为,最大的特点是体制健全,领导重视。从市、县到乡镇,三级都建起了相关机构,有组织,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保障。市、县党委主要领导的主要精力抓新农村建设,党委副书记主抓新农村建设,乡镇党委、政府全身心地投入新农村建设。2003年以来,坚持每年召开两次推进会,由全市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参加;每季召开一次现场会,由市、县党委副书记和市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还建立了全市性的考核奖惩制度,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年终奖励挂钩,并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据记者了解,许多地区的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只建到县一级,金华却建到乡镇一级;许多地方的考核是只考核分管领导,而金华的考核则是考核整个党政班子。

  体制健全了,领导重视了,随之而来的是财政投入的力度越来越大。2006年,金华市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新农村各类资金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市本级(不含区)投入1.65亿元,增长27.6%。义乌市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每年都在1个亿以上;永康市政府计划拿出1亿多元(不包括改水5000万元)资金用于村庄整治补助。

  金华新农村建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对此,陈昆忠如数家珍:其中义乌是全面推进,从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到2003年实施“城乡一体化行动”,再到2006年出台《新农村建设二十条》,整体规划了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磐安县是欠发达地区,从实际出发,将“改水、改路、改厕(栏圈)、改环境”四改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武义县则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把农村生产生活污水治理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作为重点,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永康市以“三清四改”为载体,全面启动“清污、清障、清垃圾”和“改水、改厕、改路、改环境”活动。上千名机关干部与农民“三见面”,带回3000多个项目,进行“清改”。

  金东区的亮点是“整镇整治”,选择在曹宅镇开展试点;

  另外,浦江注重文化村建设,兰溪侧重历史文脉的保护,婺城和金东两区则将花木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陈昆忠告诉记者,金华的新农村建设各地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地方都是独具特色,各有千秋。金华绝不搞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据了解,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金华还有几条具体要求:树木只种不砍,文化设施只建不毁,水面只增不减。据此建成的金华农村,呈现出的整体印象将是,白墙黑瓦石板路,在绿水青山掩隐之中。

  陈昆忠认为,金华的新农村建设第三个特点是,氛围十分浓厚。

  新农村建设一开始,金华就注重舆论先行。除了日常的媒体宣传外,还搞了魅力村庄评选,魅力村官评选,极大地推动了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2004年开始,金华还专门组建了三农艺术团,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每年演出300场以上,成为文化部基层文化服务先进集体。

  党委、政府的各个部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表率。2003年,市里提出“村庄整治建设到哪里,部门配套服务就跟进到哪里”。2006年,市里又部署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服务年”活动。各机关部门与农村都结成了对子,指导开展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28家成员单位还在《金华日报》上向全市人民作出郑重承诺:从各自职能出发,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

  在正确的舆论导向下,在各部门合力支持下,“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在金华蔚然成风。企业家们回报社会的朴素感情,在新农村建设这一主旋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释放。1284家民营企业以不同的形式与1301个村结对,安置农村劳动力2万多个,公益性捐款7981万元。特别是东阳市,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异常活跃,几年来累计达4亿多元,仅2006年,村里收到各种捐款就达8000多万元,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有35人。

  5年来,金华新农村建设可谓成绩斐然。村容村貌变整洁了,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情变深了,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变扎实了。当记者问陈昆忠,从一个地方领导干部的角度出发来看,新农村建设最关键的要注意什么问题,陈市长不假思索:新农村建设,领导应该紧抓不松。上面松一寸,下面松一尺。

  稿件来源:农民日报

责编:韩文燕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