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收藏圈,提起张雅宗的名字,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而熟悉他的原因,不仅仅因为他的藏品叫绝,更因他谦和的人品所为人称道。
采访张雅宗是在一个深秋的午后,见到他时记者颇感意外,但见他一身“行者”打扮:背包,旅游鞋,外加一身薄衣短裤。张雅宗呵呵一笑道:“每个入冬的季节,我都是北京最后一个脱掉短衣短裤的人。”
藏品集精、奇、典型为一体
在圈内,张雅宗收藏的藏品虽不算太多(约千余件),但他的藏品却有着自己独具一格的特点,归结起来即精致、奇特和典型。包括古砚古墨、中医史文物、佛教文物和古玉都在其中,古砚古墨中的文房四宝是他的最爱。
在张雅宗使用的5支铁毛笔里,最重的一个足有三斤半,而一支两斤重的笔更是被他天天带在随身的登山包里。“有时候没事,我就用它去公园练字。”这支笔可不一般,它的龙头是他跟珐琅厂的朋友要来的,而笔身的铜管是慈禧太后专用火车上的。1969年,中国备战备荒,要拆火车做备战材料,身为管工的张雅宗从该车截了八九寸长的一段做了毛笔。
张雅宗1982年底在长春某古籍书店花2.5元买了一幅清光绪时期木板的针灸挂图,中医名家耿鉴庭推测该图可能是从伪满皇宫内流出的。
张雅宗收藏的战国早期青铜扁鹊神针,堪称医史文物中的极品。该针针体直径约3毫米,长约13厘米,针头粗钝,针尾铸成喜鹊形象,工艺精美。北京故宫文物专家认为,该针是和扁鹊同期真实的行医工具。
2000年初,张雅宗遇到有人卖某清代御医的一批手稿。御医叫任锡庚,20岁入清内务府太医院,为光、宣两朝御医。这批手稿不但毛笔小楷书写甚精,而且内容丰富,包含了临床、医史、术数、文史4部分。张雅宗四处筹借资金,终以高价买下。后某人欲出80余万港元收购这批手稿,被断然拒绝。
偏爱市场“失宠”的角落
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一直为文人雅士所喜爱,但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上,却很少得“宠”,可张雅宗却偏爱上了这个“失宠”的角落。“我从小就对古砚有一种特别的偏好。”张雅宗说,古砚虽被市场冷落,但它却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
在今年7月的春拍会上,杭州西泠印社拍卖公司推出了一场“文房清玩?历代名砚”专场拍卖会。这是国内首次砚台专场拍卖,竞拍场面十分火爆。其中一方清代的伊秉绶等铭大西洞端砚,最后以96.8万元(含佣金)的价格成交。此外,吴昌硕、铁保、翁大年铭端溪合同砚以71.5万元成交,雍正年制九龙祥云规矩端砚,成交价67万元。全场118方各式名砚,成交率高达98.3%,总成交额达1832万元。
张雅宗认为,此次西泠春拍的成功,凸显出文房有“抬头”的势头,同时也体现了名砚价值逐渐攀高的阶段性发展趋势。
呼吁保护砚文化
谈起中国的砚文化现状,张雅宗很担忧:“目前中国砚文化市场还不太成熟,砚文化发展良莠不齐,处于比较低水准的状态。”
“在中国,几乎没有一个比较专业的砚藏组织,也没有几本专业的砚藏杂志和专刊。”张雅宗说,而在日本,就有几十个爱砚藏砚的组织,砚藏书刊也较专业丰富,这些都极大地促进日本砚文化的繁荣发展。目前,中国的砚文化处于濒危状况,抢救砚文化对于继承传统优良文化意义重大。
“抢救砚文化,是继承和发展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张雅宗说,做市场的培育工作很重要,相关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设立专门机构,组织一些相关的学术活动,开办专家讲座,然后增办一些砚文化的学习班,加深市场对砚文化的认识,提高赏玩者的文化素养。
收藏文物不是为了当“暴发户”
近几年来,中国的收藏市场异常火热,从摆摊设点的古董贩子到实力雄厚的拍卖公司,从视为破烂的旧货到趋之若鹜的文化收藏,“文物热”成为圈内人经常谈话的话题。张雅宗表示,目前的文物收藏热、文物市场热,反映了公众的文化需求。
但同时,大家也应看到,许多卖家和藏家在进行收藏和拍卖的同时,一心只想借机“暴富”,甚至在交易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炒作、以假充真、高估价格,误导收藏者的行为,这对于整个市场的发展都极为不利。
“不要把收藏文物的目标看成是当‘暴发户’的一个机会。”张雅宗说,要正确引导市场,要让人们以正确的心态来进行收藏。
责编:刘慧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