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经济频道 > 宏观 > 正文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 开创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

 

CCTV.com  2007年12月06日 07:27  来源:新华网  
  [内容速览]新起点、新思路、新跨越,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我们必将在新的一年里,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基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明年的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专题:08宏调:“好”就一个字!

    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这是党的十七大之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先后作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还要举办北京奥运会。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意义十分重大。

    新起点、新思路、新跨越,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我们必将在新的一年里,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

  稳中求进、好字优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大的颠簸和起落,这是明年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在对明年经济工作目标和任务部署中,“稳中求进”和“好字优先”这两个字眼格外引人关注。这八个字的核心要义,就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稳”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进”是经济发展的方向;相比“又好又快”的说法,“好”字如今又被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好字优先,就必须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

    今年以来,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年经济增长有望超过11%,这将是中国经济连续第五年达到10%以上的增长速度。

    不过,也应该看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虽有所控制,但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尚未缓解。同时,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还相当突出。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增长可能趋缓,粮食、石油等重要初级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这些都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这一要求,已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明年8项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中被摆在首要位置。

    相比2007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明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一个防止”到“两个防止”,这显示出明年经济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也凸显了中国发展任务的新变化。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物价,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成为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基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明年的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功成身退”,取而代之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

    从紧的货币政策由此将在明年的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要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好字优先,必须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明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按照部署,明年要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节能减排将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按照主体功能区要求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这些新举措必将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农业稳,天下安。做好“三农”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粮食产量今年将超过1万亿斤,实现连续4年增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加强农业地位丝毫不放松,会议强调指出,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紧绷。明年要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完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

    改革,能有效消除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按照部署,明年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要求,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推进各方面体制创新。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着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目前,各级政府仍然管了许多不应管又管不好的事,而不少应该由政府管理的事却没管好,一些部门之间职责不清,管理方式落后,办事效率不高,转变政府职能可谓任重道远。按照部署,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将在明年改革任务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金融,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发重要的位置。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在明年改革任务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分量。可以预见的是,按照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部署,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国家开发银行改革仍是明年金融改革的一大重点任务。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力度也将不断加大,证券业、保险业改革不会停步,通过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必将夯实金融业稳定发展的基础。

    在明年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价格、投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都将向纵深推进,将有效增强社会活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布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在更加开放和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推进现代化建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加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当前,顺差过大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矛盾。外贸增长方式粗放、国际贸易摩擦压力加大等问题从中凸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此提出,创新对外开放工作思路,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增强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拿出更多财力物力惠及人民生活

    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的十七大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针对当前人民群众的呼声,在经济持续发展、财政收入增加较多的情况下,明年将拿出更多的财力物力来改善人民生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

    教育是国之根本,亦是国之大计,同时又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今年我国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的目标,明年要在全国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情。

    就业乃民生之本。今年我国新增就业将超过1000万人,但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创业服务体系。这在当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的大背景下,为解决就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将更加有力和完善。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体现。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将成为明年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这既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举措,也是回馈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是百姓生活的“安全网”。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构筑这一“安全网”的方向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以预见,明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资金将继续增加,医疗、卫生、养老等各项配套改革将进一步完善。

    住房问题是民生大问题,也是当前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居民住房的条件有很大改善,城乡居民住房面积人均超过27平方米,但是部分城市近些年来房价上涨过快,百姓望“房”兴叹。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廉租住房建设,改进和规范加强经济适用房制度,将成为明年政府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的有力举措。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既是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文化中“大同世界”的美好图景,也是当前亿万人民群众的同声共语,同时,又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2008年,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医疗、社会保障和住房等民生领域得到的实惠将越来越多。

责编:李菁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