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地区6家拍卖行的秋拍已经纷纷落下帷幕,拍卖结果的统计显示本次秋拍遇冷。今年上半年各拍卖行各大板块成交价竞相走高的局面已经不在,尤其是领头羊罗芙奥的拍卖场上诸多拍品流拍与低价成交,给火热的台湾当代艺术拍卖场刮起了一股寒流。
从已经得到的拍卖数据看,金仕发拍卖公司秋拍共184件拍品,总成交额逾1.2亿元(人民币,下同),成交率为93%;艺流国际拍卖公司秋拍华人西画专场拍品共131 件,总成交额逾9192万元,成交率为88%;罗芙奥秋拍20与21世纪华人艺术与韩国当代艺术专场拍品共203 件,总成交额逾16767万元,成交率为86%。
罗芙奥的拍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拍品39号到50号共12件连续编号的林风眠的作品,结果有7件流拍,成交的5件中有3件成交额低于最低估价。与此同时,不少艺术家的作品,或者流拍,或者大多在估价范围内成交。相形之下,大陆当代与台湾本土的当代艺术家表现却显得较好,尤其是台湾本土的当代艺术家,有的作品拍到最高估价的5倍,如连建兴2004年作的《惊奇的偶遇》。
前台湾画廊协会秘书、拍卖师陆洁民对此的评价是“本次秋拍热中带冷”。所谓热,是指整个亚洲的当代艺术,如日本的草间弥生、村上隆等为代表的当代艺术被中国当代艺术所带动。台湾许多年轻藏家都去日本参加拍卖会,竞相购买日本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同时,台湾本土的当代艺术家还是受到追捧:成交价往往都超出估价的高标。此外,各拍卖行都在抢中国当代作品,但都限于资源有限,因此在金仕发的拍卖会上,曾梵志的《面具之后》拍到台币3000多万元落槌,折合人民币900多万元。
至于冷,陆洁民指出,“不少拍卖行用今年春拍的做法把一些特别受到追捧的艺术家的作品集中拍卖,造成连续流拍和低于估价成交。”他认为这表明拍卖市场的价格波已进入敏感阶段,其背后的原因是,当代艺术的顶级作品价格涨得太快,大藏家已处于休息状态。表现为两个症状:首先是此次秋拍没有特别精彩的拍品,其次是拍卖估价普遍太高,导致大藏家想看一看究竟谁在操纵市场。
陆洁民分析,“这涉及到大藏家与拍卖行的价格博弈――他们是用一种国际观来观察市场的,因此他们认定中国当代会成为亚洲当代的领头羊,他们也遵循一种国际策略、国际运作方法,选择那些藏家底盘大的作品”。同时,大藏家有其“活化收藏”的办法:在市场趋热时,为了满足收藏欲会买进一些新的热门艺术家的二线作品,在发现他们的顶级作品时再高价买进,逐渐替换那些二线作品。当价格涨到一定的高度后,他们会停下来观望一下,看看这个市场愿意出高价的究竟是些什么人。
责编:刘慧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