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经济频道 > 收藏 > 正文

收藏市场投资还是投机

 

CCTV.com  2008年01月02日 10:07  来源:华夏时报  
[内容速览]  随着国内文物收藏热的不断升温,目前,全国大多数地市级以上城市都陆续建起了民间收藏协会,瓷器、玉器、书画等各门类的收藏展览活动更是不计其数。随着中国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与奥运相关的邮品、金银币、纪念章、门票等奥运纪念品的收藏开始升温,一些奥运收藏品的升值空间也被投资者所看好。

  股市投机故事藏市上演

  -回放:“江浙资本要拿出50亿元投资油画”、“山西的煤老板们也拿出上亿的资金疯狂收购油画”,还有某某艺术家的油画作品被整体买断……实际上,投机行为在瓷器、玉器收藏市场也同样存在,但因为在世书画家更容易进行包装和炒作,而且当代书画的收藏难度比前者要容易,所以收藏市场上流行的种种关于书画的投机也并非完全是传说。

  -点评:多数收藏市场上的投机者根本就不懂收藏,或者只是了解个皮毛,收藏品只是被他们当做赚钱的工具,像炒股一样炒收藏,股市等其他市场的短线投机手法被他们借鉴过来,有媒体曾经报道了几种时下流行的投机故事。

  故事

  包装上市,年轻艺术家一夜成名

  以很低的价格买断一位艺术家的大批作品,再斥巨资进行包装,继而将这些作品适时抛售。一种更缜密也更有杀伤力的操作方式是,画廊或经纪人与部分买家联手,包买一位尚未出名的年轻艺术家一定时期的全部作品,影响其创作的内容与方向,以便控制画价在市场上的升降。

  抬高包装艺术家作品价格的手法有两种,一是进行媒体炒作,二是拍出高价,形成示范效应。在拍卖会上,庄家会安排“画托儿”举牌,以防止流拍并互相竞价,炒高价格,在市场上造成了某些作品成为投资热点的假象。

  收买“黑嘴”,名不符实的“大家”

  一些投资者操纵对于艺术家的学术及市场地位、艺术品的市场价值判定评估,个别艺术批评学者、人士为金钱所收买或屈服于生存压力,牺牲公信力,沦为了制造虚假信息、误导买家的炒作工具。

  市场上常见一些艺术家未到应有的艺术地位,已被所谓艺术评论家捧成大师、名家,一些艺术品也被吹成杰作、精品,通过几次频繁的拍卖,价格迅速飙升,时时在报端制造“拍卖高价纪录”的新闻,制造市场繁荣的假象,吸引更多信息不对称的投机买家入场接盘。

  庄家炒作、假拍,昙花一现的“黑马”

  在囤积艺术家的大批作品后,投机商会通过画廊或拍卖会,从事短期循环式的涨价炒作。他们把画家一定数量的画作分批连环出售,卖出再买回,以阶梯式调价来支撑不断涨价的假象,等到画价翻了数倍、数十倍、数百倍后,开始以较低的价格分批、分处出清存画,以便大幅赚取价差;然后,悄悄放弃继续支撑该画家的市场价格,任由画家与其画价在市面上自生自灭。一些近几年突然出现在市场上的所谓“黑马”的昙花一现的中青年艺术家中,就不乏这样的例子。

  大藏家引导市场潮流

  -回放:2007年10月,香港苏富比秋拍中的一场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拍卖会格外引人注目,不仅因为这场拍卖会的拍品全部来自于香港大收藏家张宗宪,更因为历经两年调整的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是低迷还是回暖,人们都在拭目以待。最终,46件拍品,80%的成交率,5300多万元的成交额,让藏家们长出了一口气。随后在11月、12月举行的内地艺术品秋拍上,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全面回暖,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永乐等内地几家拍卖公司的近现代书画成绩喜人。

  在张宗宪几十年的收藏生涯中,像这种引领市场潮流、力挽狂澜的事情,他早已习以为常。他一生中,在世界各地不遗余力地收藏中国瓷器和中国字画,推广了苏富比、佳士得两大国际拍卖公司在中国香港的拍卖市场,同时还频频现身内地的收藏拍卖市场。

  -点评:有这样一类的收藏家,他们不但是收藏专家,同时也是投资专家,香港大藏家张宗宪便是其中的代表。张宗宪以国内外拍卖会为舞台,买进卖出,不但他个人拥有了数亿元的收藏,同时也用超前的意识、准确地判断和趋向,引导了一代藏家的收藏潮流。他对中国瓷器中的清三代官窑的推崇、对中国近现代书画的追捧,都已成为香港拍卖市场的风向标。

1/2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