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经济频道 > 收藏 > 正文

国宝藏品流标 今秋更显藏家取舍有度

 

CCTV.com  2008年01月02日 10:07  来源:新浪收藏  
[内容速览]  今年秋拍大幕落下,在高深莫测的古代书画市场上,一些重要拍品的表现耐人寻味。

  它们境遇却不同

  这4件明星拍品,最先试水市场的是《赤壁图》。7952万元的记录让藏家奔走相告,许多人很自然地认为,《元人秋猎图》、《妹至帖》同样会再续辉煌。“明代巨制可以卖到7900多万元,元代书画就应该有上亿元的身价。”一些市场行家做出了这样的判断。甚至有行家认为,仅就其著录于《石渠宝笈》这一点,它的成交价就至少应该在3000万元以上。

  然而结果却多少有些意外。《元人秋猎图》的拍卖现场少了以往“你争我夺”的场面,因未到底价而流标。这样的一幕同样在《妹至帖》的拍卖现场上演,后者也不幸流拍。有意思的是,估价800万至1000万港元的董其昌《书画小册》却拍出了4800多万港元高价,比原先估价高出近5倍,创下了董其昌作品的世界拍卖价记录。

  同样是书画巨制、重量级拍品,《赤壁图》以天价成交,而《元人秋猎图》却意外流标;同样是书法精品、名家墨宝,《书画小册》以高出估价近5倍的身价成交,而《妹至帖》却遭遇了乏人问津的尴尬。

  质疑声很难左右藏家口味

  究其缘由,拍品身份一时成了大家的谈资。事实上,在《元人秋猎图》和《妹至帖》付拍前,热热闹闹的各种声音中已夹杂了对其身份的质疑声。

  有专家曾撰文,在认定《元人秋猎图》为“稀世之宝”的同时,也指出画中所存在的两大“难解之谜”,其中之一便是图中所绘烟袋锅在元代时尚未出现。一时间关于该画作年代问题的讨论再度甚嚣尘上,各路人士纷纷聚焦《元人秋猎图》是否姓“元”。同样,《妹至帖》也遭遇了身份质疑,有人还认为其流传不清,上既无任何题款、收藏印记,也未曾见其著录于哪个权威书籍中。

  “重量级拍品往往都会遭遇身份质疑。”长期从事艺术品拍卖的一位京城记者认为,质疑在以往的古代书画拍品身上时有出现,尤其是重中之重的拍品,更会遭到真伪、年代考证、流传等方面的质疑。“不过,现在质疑归质疑,但很难左右藏家的举动。”据了解,现在藏家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专业,市场的一些风吹草动很难让他们军心动摇。

  此番4件明星拍品的境遇就很说明问题。拍卖行再强大的宣传攻势也很难左右藏家的视线。相对宣传攻势不如《妹至帖》的董其昌《书画小册》,颇得藏家的青睐,于是就有了4800万元的身价。“媒体关注度能吸引藏家的目光,但很难改变成熟型、专业型藏家的口味。“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拍场上署名仇英的拍品约700件,而署名董其昌的拍品数量约1700件,尽管成交与流拍的数量几近各半,却可从中看出仇英、董其昌作品在市场上的占有情况。从已成交作品的情况来看,堪称精品的拍品少之又少,市场急待精品现身。像《赤壁图》和《书画小册》就属于市场罕见精品,拍出天价也就不足为怪了。

  “市场、买家的成熟,还表现在会适宜的取舍。”京城一拍卖行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场需要精品,藏家也需要精品,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上一旦有精品出现,藏家就会一窝蜂似地拥上去。“学会有机的取舍才会让自己的收藏更壮大。”

责编:刘慧

2/2 < 1 2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