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利用核能为炒菜锅灶供能是否可行,成品是否能实现蒸炸煎煮,是否能做好红烧肉,我比较喜欢吃红烧肉。
回答:李小Q同志: 此问题不属我部工作职能。
提问:请问中国足球有希望吗?
回答:此问题不属我部工作职能,建议你咨询中国足协。
虽然问题千奇百怪,有无聊的、有搞笑的,但都得到了认真的答复。有人对科技部鸣不平,“干你们这活真不容易,换了我可能早就骂人了”。也有人发出感慨,“政府不理人,大家骂政府,政府态度好点了,大家又开始取笑,政府部门也不容易”。最后,科技部网站一一回答后几天,删除了这些帖子。同时提醒大家:工作繁重,请勿“恶搞”。
对此,《中国青年报》说,如果政府网站都能像科技部的网站一样,认真回答每一个问题,宽容对待个别无聊或搞笑的问题,政府网站、电子政务的形象就会大大改变,公众反映的问题就会越来越真,提问也会越来越实。
换个话题。
《新华每日电讯》说,有一位参与国家863科技项目的资深教授,从东北调北京来了,不久,他做出一个决定,不当教授了,去参加高校后勤处长的竞聘,很不幸,落选了;没隔多久,他又参加了保卫处副处长的竞聘,结果还是落选了,用其它教授的话说,他只好很失落地回来继续做教授了。为什么这个资深教授要一而再的竞聘行政干部?我们来比比津贴,教授不如正处长;再比比科研,只要你做了官,在申请经费方面比普通教授就有优势;比上课教授总没问题吧?不一定,有的行政官员还利用手中的权力跟教师争着上课,因为上一节课,他们都会有高额的津贴。据统计,有些高校教师与行政后勤人员比例是1:1,多的甚至达到了1:2以上。
对此,《中国改革报》指出《高校官本位:教育不能承受之重》。“官本位”已经成为中国高校难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最大障碍,冲击了高校独立的学术精神,激化了高校内部矛盾。
《中国改革报》的另外一篇文章问《“学位”何以斗不过“官位”》,一线教师是“干活的”,而那些在大学里当官的人,经常拉帮结伙,排挤打压搞学问的学者,官本位倾向越演越烈。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神圣之地,破解“官本位”现象,回归“学本位”,需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