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融安灾区超负荷的中国移动光缆。因冰雨天气,光缆上结满了冰,变粗数十倍。
经历了川渝大旱以及南方暴雪的中国人,终于开始重新定义“科幻电影”,现在在大部分中国人的心中,2006年引进的美国大片《后天》已经不再是美国人彰显自己想象力的工具,因为现在,《后天》所描述的极端气候正发生在他们的身边。
中国赖以自豪的经济增长正在面临考验。尽管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永远是短期的,但对于中国这个庞大的新兴经济体而言,“后天”的考验还在后头,因此,雪灾中暴露出的中国经济运行的诸多问题,不可不查,这也是中国经济面临的“大考”所在。
账面损失
大雪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中部、南部和东部17个省区交通运输系统瘫痪,数以千万计的人被堵在回家的路上忍受寒流,形势危急;17个省出现了拉闸限电,缺电接近3990万千瓦;更为严重的是,雪灾因素与春节因素叠加,将使通胀问题雪上加霜。这些都对中国经济构成严峻挑战。
气候灾害有一定的滞后性,一些地方的灾害程度还在加剧。因此,目前要计算灾害的损失确实是难上加难。最新的数据是,截至1月31日18时,因灾死亡60人,紧急转移安置161.7万人。南方地区因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537.9亿元。而就在1月29日,这个数字还是326.7亿元。
对于财政收入充裕的中央政府来说,抗灾资金应该不是太大问题。截止到1月31日,中央财政共下拨了4.31亿元抗灾专项资金。各地的救灾物资也在紧张地筹措、输送之中。这对于救灾无疑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不难看出,目前问题的症结在于交通运输的瘫痪。所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南方灾区时才反复强调,要尽快打通被堵塞的交通大动脉。迅速恢复主要交通干线,无疑对疏散客流、缓解电煤紧张、平稳物价起着关键作用。但市场人士普遍担忧,运输紧张这一困扰中国经济多年的顽疾加上50年一遇的极端气候灾害,恐怕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化解。按照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3%~5%),若雪灾持续一月,仅此一项带来的GDP损失将近500亿元人民币。
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所研究员陈文龙分析到,中国目前的电煤运输线路大部分是横跨东西,由山西等产煤大省运往天津、秦皇岛、唐山等北方港口,然后经海路运往南方各地。这部分运量占到总的电煤运量的18/25。因此,此次灾害对沿海电厂的电煤运输应该影响不大,主要是铁路南北干线上的电厂受到影响。而且,中国铁路运输一直以来是客货合一,春运期间货运相对减少也影响了电煤的运输。加之,现在处于煤炭安全生产整改期间,山西的煤炭产量大量下滑,寒冷的气候又使得用电量激增,这些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电煤紧张。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铁路运输已经基本恢复,一些煤矿也提前恢复生产以解“燃煤”之急,电煤紧张有望在短期内缓解。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铁路大动脉长期紧张运行的状况,在现有条件下,客货专线化是一个总体思路,陈文龙补充道。
衰退之忧
灾害对经济的影响通常最直接地反映在价格上。商务部的市场监测显示,受恶劣天气影响,1月21日至27日全国大部分城市蔬菜批发价格较前一周上涨12.6%。而在被大雪围困的长沙市甚至出现了大蒜24元/斤、白菜3.98元/斤的离奇价格。另据国家农业部的资料,有16省市的1.03亿亩农作物遭受低温冻害,其中超过10%将颗粒无收。这很可能成为未来推动粮食价格上涨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