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利用休闲时间进行网络购物、上网聊天的人们越来越多。但山东省公安部门提醒广大网民,当前虚拟网络世界暗藏着网络购物诈骗、假冒“奥运”名义“中奖”“海外网络私募基金”等七大“陷阱”,且节日期间诈骗活动格外猖獗,提醒网民谨防上当受骗。
[陷阱一]网络购物诈骗
[诈骗手法]“最新款三星手机、佳能照相机、名牌MP4等,厂家直接供货,货源充足,因本人资金紧张,现统一按市场价半价销售,欲购从速……”日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无业人员李某在没有任何产品的情况下,在购物网站开设网上商店出售数码产品,骗取多位网友2万余元,被警方抓获。
如今,一些不法分子在淘宝、易趣等知名网络交易网站,向不特定群体随意散布虚假商品信息,或直接制作虚假购物网站,编造公司名称、地址和联系电话等,诱惑贪图便宜的网友上当。诈骗商品小到女性饰品、服装等小件商品,大到手机、电脑、汽车等贵重商品,交易一律采取先付款后发货的方式,一旦网友按照对方要求汇入货款,卖家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防骗手册]济南市公安局历城分局刑警三中队队长房星介绍,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只要有一部上网电脑,利用假身份证以虚假商家名义注册网站,或在正规电子商务交易网站上租赁网页再自动链接,制造虚假的信誉度,最后粘贴一些图片精美、性能好、价格低的商品,再附上令人心动的商品说明,足以令贪图便宜的消费者“心动”。
警方提示,网上购物应留意登录的网站是否经公安机关备案,如购买的商品价格与市场价相差较大,不要轻易相信。同时,尽量选择收到实物后再支付(如“支付宝”)等网上付款方式,以降低网上交易的信用风险,保证交易安全。
[陷阱二]假冒“奥运”名义“中奖”陷阱
[诈骗手法]“恭喜您!您成为本网站举办的2008奥运年新春献礼抽奖活动一等奖,您将获得本公司送出的18800元奖金,以及价值1万元的笔记本电脑一台。详情请点击……”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以“奥运”名义实施网络诈骗的案件不断出现。很多网友在浏览网页或进行网络聊天时,都会“幸运”地收到这样的“中奖”信息。
当信以为真的网友与兑奖方联系,对方都会以需要保证金、支付邮寄费用等各种借口,要求网友先汇钱。当网友汇去第一笔款后,骗子还会以手续费、税款等其他名目,继续欺骗网友汇款,直到“吃干榨尽”为止。
[防骗手册]山东省消费者协会投诉部副主任牟刚提醒广大网友,“天上掉馅饼”的侥幸心理,是犯罪分子实施网上“中奖”诈骗的温床。此类诈骗多为犯罪分子利用国人对奥运的特殊情结,自己建立与奥运会相关的网站,甚至是奥运会官方网站,通过QQ、木马病毒等工具向外发送虚假链接信息,吸引网友进入幸运抽奖活动,奖品多为巨额奖金和奥运会开幕式门票等,这些绝大多数都是虚假的。即使对于正规网站组织的抽奖活动,消费者也应到真正的奥运会官方网站或权威机构进行认真核实,以避免上当受骗。
[陷阱三]假冒银行网站“网络钓鱼”
[诈骗手法]网站页面几乎与正规银行网站一模一样,且域名十分相近,有的只差一两个英文字母。时下,一种名为“网络钓鱼”的新型网络诈骗手段愈演愈烈。不法分子通过设立假冒银行网站,当用户输入错误网址后,就会被引入这个假冒网站。一旦用户输入账号、密码,这些信息就有可能被犯罪分子窃取,账户里的存款可能被冒领。
此外,犯罪分子通过发送含木马病毒邮件等方式,把病毒程序置入计算机内,一旦客户用这种“中毒”的计算机登录网上银行,其账号和密码也可能被不法分子所窃取,造成资金损失。
[防骗手册]山东省公安厅经侦总队有关负责人提醒,客户在登录网上银行时,应留意核对所登录的网址与银行法定网址是否相符,谨防被假冒银行网站欺骗。同时,妥善保管账号和密码,对异常动态提高警惕,如在陌生网址上遇到类似“系统维护更改密码”等提示时,应立即拨打有关客服热线进行确认。万一账号资料被盗,应立即修改相关交易密码或进行银行卡挂失。此外,上网电脑要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不要轻易下载或打开来源不明的文件,防止个人账户信息被黑客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