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朱文强
1、稳定物价:给CPI一个恰当定位
【民生民情】2008年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1%,创11年来新高。其中,城市上涨6.8%,农村上涨7.7%;食品价格上涨18.2%,非食品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8.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而仅猪肉价格一项就上涨58.8%。
【破解之道】目前,我国物价上涨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一是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二是国际粮食价格普遍上涨,带动食品价格上涨。三是国内存在价格的结构性上涨。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保障供给、调配物资、打击哄抬物价、补充国内短缺物资、安排好困难群体的生活”等稳定市场、避免价格大幅上涨的政策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CPI屡创新高,物价飞速上涨,让中国百姓连连叫苦,2008年能否有效控制物价巨幅波动将考验政府执政能力。
2、抑制房价:保障性住房占主角
【民生民情】2008年年初,国家统计局报告称,今后几个月房价仍将在高位运行,但增幅可能减缓。中国房价呈现出阶梯式飞涨的趋势,普通百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住房难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在过去的两年里,国家各部位连续出台“猛药”治理房价飞涨试图通过增加供给、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政策来缓解房价增长过快问题。
【破解之道】2008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颁布的《经济适用住房开发贷款管理暂行规定》(银发〔1999〕129号)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经济适用住房开发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适用住房开发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更多的低收入家庭将有能力购买住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似乎在走近我们。
3、医疗改革:新方案向公益靠拢
【民生民情】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同步推进”的“三医联动”正式启动。而今,医改之路已经走过了十年,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却依旧十分突出。2005年7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撰写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报告更直指中国医改失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暴露的问题更为严重。从总体上讲,改革是不成功的。”如何解决“医疗难题”这个事关民生大计的问题已赤裸裸地摆在我们面前。
【破解之道】在我国的“医改”进程中,“宿迁”模式是争议最大的,针对“看病贵”是否得到解决这个问题,北大、清华两个课题组在对宿迁的调查中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这两份报告也将“卖医院”的争论推向白热化。之后,“珠海”全民医保模式再一次将“医改”推向高潮。2007年5月30日,第八套医改方案在钓鱼台国宾馆秘密“过堂”,新一轮医改又拉开帷幕,我们期待医改破冰。
4、劳动就业:扭转劳动关系失衡现状
【民生民情】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这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法律实实在在地触动了中国最广泛社会阶层的利益,引起了全社会的巨大反响。华为公司“辞职门”事件(大约7000名在华为工作满8年的老员工“主动”请辞)更被媒体、学者诠释为规避劳动法的典型事件,随后,很多企业甚至国企都争相“效仿”华为。
【破解之道】劳动合同制度在我国实行十多年来,双向选择的新型用人机制已基本形成。但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滥用试用期、劳动合同短期化等问题凸显。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给用人双方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它引导签订长期合同,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5、环境保护:重典惩罚违规企业
【民生民情】2007年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通报了82个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项目,这些项目涉及钢铁、电力、冶金等领域,投资达1123亿元。据了解,这82个项目是在环保总局刚刚结束的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核查和新开工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专项清查工作中发现的。其中23个严重违反“三同时”环保验收制度,59个严重违反环评制度,中国环境保护问题集中凸显。
【破解之道】2007年年初,我国第三次“环评风暴”掀起。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吕梁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山东省莱芜市4个行政区域和大唐国际、华能、华电、国电4大电力集团的除循环经济类项目外的所有建设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停止审批。这是环保总局近30年来首次启用“区域限批”这一行政惩罚手段。2007年7月30日,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提出的一项全新的绿色信贷政策――《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仅中国农业银行去年一年就累计向绿色行业、农村开发、环境治理等领域发放贷款超过270亿元。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惠及子孙万代是我们无法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6、教育公平:平权行动更加高涨
【民生民情】2008年上海市明确提出上海高校“在确保本市生源的同时,扩大招收全国生源规模”。教育不公一直是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教育不公平又会加剧社会的不公,进而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公平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上海市这个范例性的举措,是对教育公平的一次实实在在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