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邱家和
中国油画史研究专家李超先生的专著《中国现代油画史》近日问世。其所覆盖的那段历史,正是艺术市场上所谓“老油画”涌现大量经典作品的高峰期。目前“老油画”在艺术市场上,一方面不断拍出天价刷新拍卖纪录,一方面总体的流通量却在萎缩。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如何借助这本专著的学术梳理认识“老油画”?为此,我们对李超作了专访。
史料鲜为人知
据李超介绍,《中国现代油画史》对清末民初至解放前夕那段历史,尤其是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国油画的历史提供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其中包括重要画家的展览、艺术评论、媒体报道等文献资料和图片资料。同时,他在书中将这段油画史分为3个时期:第1个时期是从1906年至1928年,第2个时期是1929年至1937年,第3个时期是1937年至1949年。尤其是其中1929年至1937年的第2 个时期,被认为是中国油画发展的黄金时期。其间中国的油画创作繁荣活跃,出现了日本派和法国派的不同流派,表现为写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种艺术表现方式,在风格上体现为印象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和写实主义风格。作者在研究史料的基础上,印证了大量文献,因此,这部专著不但占有翔实的史料,而且呈现了一个科学的解读方式。
李超认为,中国老油画的市场前景很好,但目前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障碍在于作品真伪的鉴定。这些老油画的相关资料很分散,作品在拍卖场上出现后往往无法确证其来源,很多藏家因此也不敢随意出手。所以老油画的拍卖往往依靠“故事”来吸引藏家,建立在一个可信度不高的基础上。而油画史学术研究的作用就是“为这段历史做科学的梳理,为藏家打开另外一户窗,看到许多真实的资料,让他们在故事以外看到很多有价值的真实史料。比如说一位画家在当时展览与著录出版的情况,他与当时其他艺术家的关系,他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下创作,其前后的作品风格的变化,艺术家对自身作品的理解,等等”。这样,就为艺术市场提供了一个除讲故事以外的新的美术史的根据。该书还有大量配图,说明了其史料来源的真实性,为藏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李超透露,《中国现代油画史》是他在中国美术学院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的学术成果。在此之前,他在上海油画雕塑院工作期间,由于手头掌握了很大一批从未发表过的资料,对中国油画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果因课题的需要对上海的油画史进行了专门研究,出版了《上海油画史》。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上海是中国油画诞生、发育到成熟的核心地区,许多近现代的中国油画名家都在上海有过重要的活动,而上海的油画则有一种全国性的影响,促使他对中国的油画史进行专门研究,撰写了《中国早期油画史》。这是其第一部全国性的油画专门史。在研究著述中,他游历了各国美术馆,搜集了大量流失在海外的中国老油画图片和资料;同时,他又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联系了画家们的家属,找到了尚未披露或者被人遗漏的资料;此外,他还查阅了大量民国时期的杂志报刊,集中了为许多其他研究者所没有的史实,经过专业的分析和研究,成功撰写了《中国现代油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