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据初步估计,四川汶川大地震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1300至1500亿元。灾后重建需要大量的资金,短短几天里,各项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迅速推出。但这些“特事特办”的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宏观经济政策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四川汶川大地震不仅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同时也给经济带来了惨重的损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5月19日说,截至目前,四川全省有14207家工业企业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670亿元。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参事牛文元教授认为,汶川大地震超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除了伤亡人数外,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严重、损失最大的灾难。根据现有资料初步计算,地震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1300至1500亿人民币,相当于近10年来中国年均各类自然灾害损失总额的70%至75%。
国际巨灾风险模型公司AIR环球公司也对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估计:所有投保和未投保财产损失可能超过1400亿元人民币,其中,投保损失可能达到20亿~70亿元人民币。这一估计涵盖了家庭财险、企业财险和建筑工程险的损失。
特殊政策投入灾后重建
损失严重,灾后重建更加困难重重。人们寄希望于特殊的金融、财政政策发挥重要作用。既要保证有充足的资金进行灾后重建,又要减轻受灾人的经济负担。
政府的行动是快速的。央行决定,从5月20日起,受灾严重的成都、绵阳等6市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上调。而在地震发生之前央行曾宣布,从5月20日起,全国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上调0.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央行对灾区实行比其他地区宽松的货币政策。
央行、银监会5月19日下发通知,决定对受到地震灾害影响的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重灾省市实施恢复金融服务的特殊政策。
政策包括将妥善安排好灾害发生前已发放贷款的管理。通知指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考虑到受灾地区群众和企业的实际困难,对灾区不能按时偿还各类贷款的单位和个人,不催收催缴、不罚息,不作不良记录,不影响其继续获得灾区其他救灾信贷支持。对借款人主动还款的,应及时周到地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及时将上述措施以信函或公告等方式通知借款人。
通知还要求金融机构必须保证各项捐赠和救助资金及时到位,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区重建的信贷工作。
目前看中国国内银行业因地震而蒙受的信贷损失比较有限的。国际资产评估机构穆迪指出,国内商业银行在四川省的信贷发放量并不大,估计只有6000亿元左右,只相当于2007年末国内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3%。
在宏观经济政策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对灾区实行特殊政策,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全力救灾。
不少观点认为,大地震肯定为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经济增长势放慢,因此,央行没有必要再严格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免经济雪上加霜。放松银根和银行的贷款限制,可以鼓励在灾区投资,加快灾后重建,同时也可减轻灾民和当地企业的经济负担。
总体调控力度难放松
央行是否会就此放松调控力度呢?国际投行高盛集团认为,虽然用于灾后重建的投资肯定会有所增加,但抑制通胀仍是短期内中国宏观政策的首要任务。中国央行可能会维持货币政策的紧缩立场,如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严格控制银行放贷、年内再度加息等。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表示,地震发生后货币政策放松的余地不大,但也不会因此加紧。由于供给原因导致的通胀是货币政策解决不了的,所以央行也不会在四川地震后通胀上涨的情况下加息。
经济学家认为,由于目前货币供应增长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仍处于高位,意味着仍有反弹的可能。一旦放松紧缩政策,肯定会再次激发全国各地的投资热情,不但有违“双防政策”的目标,也不利于集中资源救援地震灾民和灾区重建。
一旦固定资产投资再度升温,将会增加对金属、钢材及水泥的需求,刺激短期价格上升,增加灾区重建的成本,分摊了可用于救灾的资源。因此,一刀切放松紧缩政策,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在具体实行上应该有针对性,仅限于对灾区放松银根和贷款限制,灾区内的新投资项目,才能享有从宽待遇。
避免抬升通胀
此外,在政策不放松的同时,还要设法避免为宏观经济增添压力。地震受灾人口众多,需要大量救援物资,有可能加剧通胀,影响非灾区居民的生计。
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养猪占全省农林牧渔总产值的近一半。地震可能会推高农产品价格,进而会加剧物价上涨形势。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措施稳定物价,方法之一就是动用国家的庞大储备物资,包括粮食储备、金属储备,以及战略石油储备,来应付救灾及重建,日后再从市场慢慢购回这些储备,以避免突然使市场供应紧张,刺激通胀上升。
为控制灾后价格上涨,政府正在作出多方面努力。国家发改委表示,灾区价格主管部门可以及时启动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干预措施;其他地区价格主管部门也要加强本地区调入灾区相关物资的价格监管,防止价格大幅上涨。发改委还要求,已建立价格调节基金的地区,要积极动用价格调节基金,对受灾群众和重要农副产品生产、流通进行适当补贴,促进灾区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表示,虽然中国中部地区发生的大地震导致大量农田被破坏,但由此造成的损失应该不会导致食品短缺或全国性物价大幅上涨。
遭遇地震的四川省是中国重要的水稻、小麦、玉米和其他谷物种植地区,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危朝安表示,地震导致四川省超过30000公顷农田遭到破坏, 受灾地区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损失,不过从全国来看,农业生产状况仍然良好。他表示,总体而言,农作物价格将保持稳定。
有一项估计称,汶川大地震将拉低中国全年GDP增速0.2个百分点。
相关链接
央行出台金融优惠政策
央行和银监会近期指出,灾区各金融机构要紧急布设服务网点,确保受灾群众在安置点就近获得银行服务。由当地银监会派出机构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协调指定,在每个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区域,至少要有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网点,只要技术条件具备的,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全力支持与合作,加紧改造相关系统,实现上述网点可受理其他银行业务,并免收客户各类相关跨行费用。
通知要求灾区各金融机构千方百计做好资金调度,采取灵活有效措施,确保受灾群众方便提取存款。根据受损的实际情况,尽一切力量保障受灾群众的存款支取。对于持有效存款凭证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及时办理。对于有效存款凭证缺失,但存款人可以提供其他有效证明信息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向其先行支付5000元以下的现金。
通知还要求金融机构必须保证各项捐赠和救助资金及时到位,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区重建的信贷工作。
此外,针对灾区居民对被毁房屋的银行按揭问题,央行副行长苏宁表示,对于特殊时期出现的特殊情况和问题应该用特殊的解决办法。央行将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既保护商业银行的利益,同时更要保护好广大民众的利益。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表示,将根据国际惯例逐渐处理个人房贷问题。在现在这一个阶段,只能做到不收罚息、不计入个人档案。
多种税收优惠为灾区减负
在减轻灾区负担方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19日出台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优惠政策主要涉及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契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及进出口税收等税种。这些对企业和个人都是实实在在的减负,有利于灾后的重建,但如何落实到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从税收总量上来说,这些税收减免,会降低四川地方的税收增长速度,因为这些税种大部分是地方税种,会影响到地方的经济收入,但不会对国家的税收收入造成实质影响。
表 灾后重建税收优惠政策
税种 |
优惠政策 |
企业所得税 |
企业实际发生的因地震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和公益性捐赠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
个人所得税 |
因地震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个人,可减征个人所得税。对受灾地区个人取得的抚恤金、救济金,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向地震灾区的捐赠,可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 |
房产税 |
经有关部门鉴定,对毁损不堪居住和使用的房屋和危险房屋可免征房产税。房屋大修停用在半年以上的,在大修期间免征房产税。 |
契税 |
因地震灾害灭失住房而重新购买住房的,准予减征或者免征契税。 |
资源税 |
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过程中,因地震灾害遭受重大损失的,由各地政府决定减征或免征资源税。 |
城镇土地使用税 |
纳税人因地震灾害造成严重损失,缴纳确有困难的,可依法申请定期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 |
车船税 |
已完税的车船因地震灾害报废、灭失的,纳税人可申请退还自报废、灭失月份起至本年度终了期间的税款。 |
进出口税收 |
对国外向我国境内受灾地区捐赠的物资,包括食品、生活必需品、药品、抢救工具等,免征进口环节税收。 |
责编: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