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保险集团三年迅速崛起纪实系列报道之四
中国古代兵家有语:“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一个没有战略规划的企业,一个没有长远目标的企业,注定不会走得太远。阳光保险集团始终坚持“高起点组建,远战略
发展”。在创业之初,张维功毅然决然地与原来沟通不错的股东分道扬镳,背水一战般地四处寻找合适的股东,考虑的就是阳光的久远发展。不过,这只是体现阳光公司及其引路人进行战略规划的一个侧面。阳光创业伊始,张维功就布下了大棋局。
“战略规划是企业的方向指引。”对于公司成立之初的预见、规划能力。张维功总结为九个字:看得远、想得明、做得实。他信心十足地告诉大家,阳光要以最优的技术力量、最好的服务水平、最强的市场能力和最高的盈利能力,打造一个开放、规范、和谐、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保险公司,让社会感受到亲和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在行业内让人尊敬、令人向往和充满魅力,在公司内部要表现出活力、动力和合力,使员工具有温暖感、充实感和荣誉感,让股东产生信任感、期望感和共同感。
阳光保险发展的战略规划,它给阳光保险集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做出了战略目标的部署,明晰了阳光保险集团的发展路径。而且,已经发生的事实告诉大家,阳光的战略已经提前实施并快速推进。阳光保险集团的未来之梦,已经在战略规划之下逐步变成现实。
从阳光保险已经走出的三部曲来看,首先申请设立财险,目标是用较少的资金,用较短的时间实现盈利,以获得股东的理解和支持,为后续战略安排做好铺垫;先于寿险组建了控股集团,这样有利于理顺资本控制关系,实现集约管理;迅速组建寿险,则是公司整体战略的总体安排。
阳光保险如此环环相扣的发展步骤,董事长兼总裁张维功的解释最具说服力。他表示,这决不是巧合,3年前,对于将来怎么发展,把公司做成什么样子,在出发建公司之前,自己就已经考虑清楚了:在保险行业里,财产险相对来说盈利时间短,从这里入手,能在较短时间里实现盈利,赢得股东的理解和支持,然后通过控股搭建起一个平台,再设立寿险。如果反过来,先成立寿险,再成立财险,一段时间内将陷在亏损的泥沼里,得不到股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公司战略推进无从谈起。
业内权威人士曾经这样评价:“阳光3年走过的路、创造的业绩,超过了保险业很多成立10年的公司。”3年抵别人10年,如何做到?阳光保险的员工多半会回答说,在这里工作,1天抵3天,1年抵3年,3年自然就抵10年。说完这句半玩笑的话,他们又会非常郑重地告诉你,这一切还得益于公司规划、设计得当。
不难看出,阳光保险是一盘大的发展棋局,如何布子,何时布子,不是什么心血来潮,而是循路而进,渐次扩展。“公司成立之后,每件事,都是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推进,用一条恒心、一个决心、一颗忠心去推进。”说到“做得实”,张维功有些动情。
其实,张维功想更早一些干寿险。2006年,阳光财险就向保监会递交了寿险公司的筹建申请。递交后不久,“国十条”出台,张维功率领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了相关文件后,认为阳光财险发展为保险控股集团的空间还有,于是就向中国保监会递交了一个名为“阳光保险发展战略及设立寿险公司的请示”。2007年3月28日,保监会正式同意组建阳光控股公司和在此基础上组建阳光人寿保险公司;4月26日,控股公司的筹备材料上报保监会,5月13日,保监会正式批复筹备,6月22日,仅仅用了30多天的时间,保险控股正式成立,注册资本金27.5亿元。2007年年底,阳光人寿保险公司开业,目前北京分公司已经开业,另有湖北、陕西、重庆、广东、湖南、山东、浙江、江苏、四川等9地的省级分公司正在积极筹建之中。
这样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难怪张维功要动情。
2008年3月20日,在阳光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更名暨阳光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新闻发布会上,面对记者的“阳光由控股改为集团,仅仅是名字上的改变还是有实质的变更?”的提问,张维功这样回答:控股公司是最实质性的战略平台,控股公司的成立比控股改集团意义要大得多。但是控股改集团给大家一个重要的信息―――我们要搭建更加完善的战略平台、服务平台和发展平台。搭建新的平台,更有利于体现保险服务的全面性。
目前,阳光保险集团已拥有阳光财险、阳光寿险两家全国性保险公司,产、寿险综合经营平台已经完成搭建,这标志着阳光保险在业务领域产寿两翼的格局已经形成。将来除了产、寿险以外,可能还要向其他的保险服务领域渗透;在更长远的将来,保险业以外的其他金融领域也可能有所涉及。对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实质性的战略步骤,已经做了基本的安排。
同日,张维功还颇为动情描述了他与阳光保险集团的未来之梦:在“打造最具品质和实力的保险公司”的愿景下,在公司成立20年左右的时期,将阳光保险打造成世界级的金融保险集团。
布局清晰、步骤合理、行动稳健的战略规划,无法不让人对阳光保险的未来充满期待,这颗已经升起的保险新星,将会在不久的时空隧道中,生发出更耀眼的太阳般的光芒。 (张杰/文)
责编: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