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开幕在即,奥运赞助企业的最后冲刺也已就绪。在赞助名单上,包括可口可乐、麦当劳、伊利、三大啤酒企业、统一方便面、金龙鱼等食品饮料企业一直冲锋在前。不过,在巨额赞助费外,如何判断奥运营销的“投入产出比”成业内关注点。
赞助企业加大销售力度
“我们已经准备了240万箱系列产品,供应给入场的运动员、裁判和观众,这一个数量还未包括市场上的其他货品。”昨天,当被问及这次奥运会将在多大程度上促进销售时,中国区公共事务及传讯副总监赵彦红对本报记者说。据预计,可口可乐在奥运期间可售出2600万罐饮料。
同样,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施乐生说,奥运期间在北京将新开4家奥运场馆餐厅。此外,麦当劳也在全国630多家餐厅24小时直播奥运,希望为近年力推的24小时店增加人流量。
根据市场营销咨询公司胜三(R3)与合作伙伴CSM 媒介研究最近的报告,可口可乐年销售额达300亿美元,赞助总费将小于销售额的1%,远远少于其年度营销预算的比例即10%,回报“非常丰厚”。而伊利销售额今年一季度同比增加21%,并预计年底销售额超过200亿元。
“投入产出比”成业内关注点
根据胜三的报告,在过去三个月,包括可口可乐、麦当劳在内的顶级赞助商可测量的广告花费达到了91亿元,比之前三个月上涨了49%。
青岛啤酒去年的销售费用高达26.51亿元,同比增长29.1%,奥运营销是其中的大头。而燕京啤酒的奥运首期赞助费就已经达1318.9万元,要分三年摊销。
一名外资啤酒生产商高层则对本报记者表示,年内啤酒业多重受压,业绩欠佳,恐怕一个月的奥运行情只能稍微刺激消费。
而多数企业则愿意跳出单纯的销售额,以提升品牌形象来解读“投入产出比”。赵彦红说,赞助奥运搭建了一个和消费者沟通的平台,这是一笔长远的投资。伊利总裁潘刚则对记者表示,伊利的产品等于被打上了“奥运品质”烙印,这是叩开世界大门的最好的名片。
观 察
奥运因素值得期待
业内人士认为,应该理性看待奥运营销对食品饮料销售的影响。
广东瓶装饮用水协会会长罗坦表示,奥运会期间消费者处于兴奋期,理应会多消费饮料,对整个市场有正面作用。但他仍然担忧天气的不稳定,“今年雨水连绵,销情与去年没得比”。
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啤酒分会会长郭营新表示,以德国为例,夏天每上涨1摄氏度,每日多消化370万瓶啤酒。而在2006年欧洲杯足球赛期间,德国的啤酒产销量上升1.4%,德国队每打赢一场球,啤酒销售增加10%。“中国将有类似的情况。”郭营新说。
“相对来说,奶企通过赞助奥运在市场上的受益程度大于非赞助商,销售会有增加,但不会很大。”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对本报记者表示,牛奶属温和型饮品,要达到像奥运刺激啤酒销量的程度几乎不可能。
责编: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