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全球第二大烟草公司,通过资助中国慈善机构、媒体公关等“隐形策略”,阻碍中国控烟努力
英美烟草一边劝阻青少年吸烟,但同时坚持认为成年人有选择吸烟的权利。图为2008年5月30日,安徽巢湖一所小学开展以“无烟青少年”为主题的签名活动。CFP
1月9日起,中国香烟包装上人们熟知的“吸烟有害健康”将被印在烟盒正面,以放大烟草包装的警示效果。
三年前的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正式生效;三年后,中国开始履行公约关于烟草制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
然而就在国内控烟曙光刚开始出现的同时,美国学者却意外研究发现,世界第二大烟草巨头英美烟草公司(BAT)采取了多元化的“隐形攻势”,潜移默化地破坏中国的控烟努力。这项最新研究显示,英美烟草公司通过在中国赞助、捐赠、举办各类公益慈善活动、向媒体传输理念淡化二手烟危害等,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自身品牌形象,更成功转移了公众对吸烟危害的注意力。
资助NGO游说中国政府
完成了这一研究的是美国明尼苏达州梅约临床和医疗中心研究人员莫尼克·马格利与合作者。2008年12月22日,他们在在线学术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PloS Medicine)上发表了研究结果。通过分析英美烟草公司档案柜里因过往法律官司被迫公布的大量内部文件(仅截至2002年,此后的文件尚未公开),研究人员发现,1997年英美烟草公司在华资助成立了一家慈善组织,试图把人们对“二手烟”的注意力转移到肝病防治上。
马格利等人的研究显示,英美烟草公司希望通过这家慈善组织的游说,让中国政府主管部门重新设定公共卫生议事日程的轻重缓急。最直接的方式是向政府官员和公众不断宣传“肝炎才是第一杀手,人们应该更关注它,而不是吸烟”。
研究显示,这家以“肝病防治”为其主要任务的慈善组织曾发表过《被动吸烟研究:英美烟草公司在吸烟与健康问题上的立场,及对肺癌的平衡观点》、《被动吸烟与肺癌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等文章。而根据美国卫生总署预测,长期与吸烟者一起生活的非吸烟者患肺癌几率比正常人要高20%至30%。在中国,每年有5.4亿人暴露在“二手烟”的环境中,在每年超过100万烟害疾病导致死亡的人群中,10万人死于与吸入“二手烟”有关的疾病。
根据中国《财经》杂志披露,这家慈善机构是宋庆龄基金会属下的北京肝寿基金(后改名为“北京健康促进会”,下称BLF)。宋庆龄基金会有关工作人员向《财经》证实,目前BLF已经不存在。而对于其历史,这位工作人员也以“不了解情况”为由,拒绝发表评论。
《财经》在获得的一份北京肝寿基金《2000年度评估报告》上发现,自1997年开始,英美烟草集团已连续四年赞助该基金会的肝病健康教育项目,以及各类全国性的公益展览活动。《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在网上搜索时发现,1997年8月12日出版的《市场报》对BLF有详细的介绍,文章称BLF是“为保护人类肝脏、延长肝脏寿命而设立的专项基金”。开展的活动包括“请各大医院专家给大家讲授医学知识”;“为孩子和家长制作5集《肝病知识》录像片”……
鼓吹“二手烟”危害甚微
英美烟草公司另一项重要策略是推行一项“吸烟再社会化”的计划,作为“绕过全面禁烟的途径”。这项计划呼吁在公共场所设置通风、过滤装置,并向公众劝说,良好的通风和先进的空气过滤系统基本上能消除“二手烟”的危害。与宣传攻势相配合,英美烟草公司热切呼吁暂缓在酒店、机场、餐馆等公共场所推行禁烟,代之以把禁烟区和吸烟区分开。英美烟草公司还专门在面向中国记者的座谈会上鼓吹,“‘二手烟’只是空气污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
打开英美烟草中国公司官方网站,可以看到这样的口号:“我们支持公共场所的吸烟限制,但认为全面禁烟有些矫枉过正”、“我们支持切实可行的方法,如建立无烟区,同时为吸烟者提供足够的空间”……
而医学界已有的共识是,通风和空气过滤系统并不能彻底消除“二手烟”的危害,减少接触“二手烟”的唯一有效方法是100%无烟环境。无烟政策被证明可以减少烟草总体消费、鼓励吸烟者戒烟,同时保护非烟民的健康不受损害。在中国积极倡导控烟逾17年的美籍华人藏英年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控烟没有矫枉过正的可能性。提倡公共场所建立吸烟区就是在破坏控烟的效果,吸烟区非吸烟区的划分既是妥协也是无效的,公共场所禁烟必须是完全的、彻底的。”
论文共同作者之一、伦敦全球变化与健康中心研究人员凯莉·李博士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邮件采访时说:“此前的研究表明跨国烟草公司在许多其他国家为了拖延公共场所禁烟政策,利用多种手段混淆视听。严格控制被动吸烟将会给烟草业以致命打击。跨国烟草巨头在相对规范的欧美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大大影响其盈利能力。他们公关宣传的重点已转向规范不严的中低收入国家。”
李博士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烟草消费市场,烟草巨头当然希望在这个巨大市场攫取更多利润。”据统计,中国目前有3.5亿烟民,占全球烟民总数的三分之一,同时中国人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又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