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在调查结果中,除了选票集中的“十大因素”外,还有一些选项不同程度地受到关注。而它们,也会对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有近半数的专家认为“失业增加引发就业政策、保障措施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是个重要因素。当前的就业难,具有很强的周期性特点,主要是由经济周期波动引起的,且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民工和大学生身上。部分专家认为,中国需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30%的专家强调“经济危机冲击下的世界分工体系变化”。在很长一个时期,中国虽然是世界制造业大国,却处于产业链条底端。在包括产品制造和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的“6+1”产业链中,产品的巨额利润基本被后6个流程所垄断,中国只有制造环节,而这一环节的利润率极低,且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此次危机中,中国要抓住机遇,在整个世界分工格局中提高自己的地位,在全球产业链条争取更加有利的位置。
在调查中,有超过20%的人将目光投向“国际热钱的流动”及“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高消耗”。另外,“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变革”、“国际并购造成的技术、管理和市场资源的转移”、“周边安全局势的影响,包括南亚和东南亚的政经局势”、“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变换及其新政策”、“国际气候与环境问题压力”、“不断升级的加沙地带军事冲突对油价的影响”都是值得关注的因素。
外贸依存度过高成为最大风险
2009年将是中国经济面临考验的一年,政府宏调政策的重点目前已全面转移至刺激经济增长及保持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8%左右。尽管许多国家把全球经济复苏的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但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清醒,首先认识到自身所面临的风险。
在本次调查中,有90%的专家认为“外贸依存度过高”是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一大风险,其中70%的人将它列在风险首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王在邦认为,外贸依存度会直接影响中央宏观调控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政策的效果。周世俭则强调,外贸进出口严重下滑不利就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采取措施予以补救。否则难以保持国民经济8%的增长。
林德山则认为最大的考验来自脆弱的金融体系,有52%的专家将“金融体系问题”列入风险清单。“经济危机迫使我们大幅度转向采取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手段,短期内这会收到明显效果,但从长期来看,有可能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因为这一系列措施都直接依赖于相关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可相对于其他领域,金融领域是我们最大的薄弱环节。”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任向群同样认为中国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内外多重不利因素的冲击下,有可能出现严重问题”。
风险名单上位列第3的因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国防大学战略部教授吕有生说,如不采取措施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一现象,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危机中将出现内部障碍。
社会保障问题也是专家们关注的焦点。“中国经济不怕不增长,就怕失业。暂时不增长,可以寻求时机,但失业过大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伤害最大”,赵可金对《环球》杂志表示。同样,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杨涛也认为失业率上升是影响2009年经济稳定的最大问题,而且会动摇长期经济增长的基础。
此外,专家们认为,“三农问题”和“高能耗、高资源消耗”也是2009年中国经济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