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作用与反作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金融体系稳健,造血功能旺盛,会为经济快速增长提供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相反,就无法有效地向经济实体注血,甚至拖累经济复苏。在金融危机面前,我国金融体系表现得非常稳健,必定能催化我国经济率先复苏。
旺盛的造血功能,有利于助推实体经济走阳。2008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创造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以高于GDP增长和物价上涨之和3至4个百分点的增幅,作为2009年货币供应量目标,争取全年广义货币M2供应量增长17%左右,全年新增贷款5万亿。《意见》发出后,各大金融机构立即响应,从最近情况分析,执行要求是绝不含糊的,并且是有效的。
对比最近四个月的数据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点。2008年11月末,M2同比上升14.8%,创2005年5月以来新低;2008年12月末,M2余额为47.5万余元,同比增长17.8%;2009年1月,新增贷款1.62万亿元,同比多增8141亿元,当月M2同比增长18.79%;2009年2月,新增贷款1.07万亿元,同比多增8273亿元,截止2月末,今年新增贷款已达2.69万亿元,超过全年计划5万亿的半数。整体来看,宽松的货币政策、充裕的流动性为实现今年GDP增长8%的战略目标提供了资金保障,这种后发效应会在未来数月得以呈现。
金融体系稳健,有利于两大政策合力共振,放大财政政策乘数效应。本轮危机爆发后,各大经济体纷纷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由于美、欧各国金融体系遭受重创,政府出钱救市首先救的是“问题”银行。这实质上弱化了财政政策效应。
相比之下,中国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是投入实体经济;地方政府推出的18万亿投资项目,也着眼于实体经济。唯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才能产生共振,并带动民间资金的加盟,一般会产生3-4倍的乘数效应,届时,实体经济一定能率先振兴。
如今,我国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企业,均实施企业化经营,尤其是上市金融企业,它们必须关注自身效益和股东回报。在发放贷款、推荐目标公司上市过程中,这些金融企业一般都会高度重视目标公司的效率,支持那些有市场、投入产出比优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公司。这都会在客观上促使资金流向优质企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可以预见,在未来三个月内,也就是今年6月底以前,我国经济完全有理由、有能力实现率先复苏,并引领世界经济的复苏。
责编: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