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国内财经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1-2月中国经济现回暖迹象 是否走出低谷需观察

 

CCTV.com  2009年04月06日 10:52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人民日报   

  虽然寒流不断,但毕竟是大地微微暖气吹的季节,人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春光的明媚和温暖。似乎与自然季节同步,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国经济,也开始流露一丝暖意。

  在出席G20金融峰会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向记者表示,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呈现出积极迹象。此前,温家宝总理也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一些地方和行业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

  去年底,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十条”出台,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渐显现效果。1、2月份信贷投放火热,银行贷款规模均突破万亿,分别达到1.62万亿和1.07万亿。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今年1、2月份经济数据中,人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积极的迹象。比如:固定资产投资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去年相比增长了15.2%;发电量也由去年11、12月份下降比较多,到了今年1、2月份变成下降比较少了。此外,随着十大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提出以及政府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的推出,市场也有积极表现,1、2月份的汽车销售大增,家电、农机等产品销售升温,成品油消费及一部分城市的房地产销售也出现了回暖迹象。另外,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也连续4个月开始回升,并且越过了标志着经济扩张与收缩分界线的50点关口。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很可能已企稳。

  当然,1、2月份的数字既有积极的迹象,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外需仍然走弱,出口下降21.2%;规模以上的工业增长速度仍然较低,只有3.8%,创下最近7年的新低。考虑到第二产业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速的影响,一季度GDP增长可能还不能马上走出低迷。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到,前两个月的经济指标可以说是有好有坏。好的是投资、信贷等,这些指标的好转源于基础货币大量投放和此前的2300亿元中央财政支出,反映的是政府投资力度加大。但反映进出口状况的港口吞吐量,以及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等一些先行指数还不见起色,这说明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见底。综合观察这些指标,虽然还不能得出已经回暖的结论,但可以说经济下滑的势头稳住了。“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随着政府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经济回暖的有利因素在积累、在增加,下半年的经济会有明显回升。”

  祝宝良表示,虽然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未改变,政府支出扩大内需也能够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但真正的复苏还需要世界经济复苏的带动。“国际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见底,是全世界都在争论的问题。”美国近期公布的房地产市场和零售销售数据都好于预期,分析人士指出,虽然美国经济还未走出负增长的泥潭,但过去几周,已有足够多的重要指标显示经济萎缩速度开始放缓,这场长达15个月的衰退或许已结束了最艰难的时期。对中国来说,这种变化意味着外贸出口继续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不大,也印证了“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的判断。

  尽管有回暖迹象,但是否真正走出低谷,大部分分析人士都持谨慎的态度,表示要进一步观察。虽然中国政府较早出台了一系列应对危机方案,加大投资力度、刺激内需的各项政策也广受各国好评,但进一步发挥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需要时间。同时,一些学者指出,在政府新增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考虑怎样让社会投资跟进,否则当政府的投资开始退出、社会的投资又没有跟上的话,就可能出现二次探底。4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将发布一季度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各方对GDP的表现虽不乐观,但认为一季度会是全年最困难的时期,后三个季度经济会逐渐升温,全年实现GDP增长8%还是有希望的。(记者 朱剑红)

责编:陈平丽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