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财经评论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失业率数字打架“打”出了什么

 

CCTV.com  2009年04月08日 10:04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国网  

  作者:陈一舟

  中国社科院于2008年12月16日发布调查报告称中国城镇失业率攀升到了9.4%,已经超过了7%国际警戒线;而今年3月份国家人保部公布的去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2%。两相比较,前后数据竟相差一倍。差异缘于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是两个不同概念,相比而言,城镇调查失业率更接近现实失业情况。(《中国经济周刊》4月7日)

  一个是调查数据,出自社科院,而另一个则是登记数据,出自人保部。正如有关部门表示,由于“统计方法的差异”,出现“数字打架”似乎非常正常——走出去的调查与坐在办公室里等待失业者上门登记相比,当然是前者获得的信息更全面、更真实可靠一些。故而,“城镇调查失业率更接近现实失业情况”,也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

  其实,数字打架“打”出的压根就不是方法的差异。更深层次的原因有二:一则,方法的差异的背后是作风的不同。人保部门当然明白“向外调查”所得的数据更清晰直观,更具有说服力,但“调查”毕竟是要费时费力,哪如“登记”这般来得舒服和惬意,只要失业者上门填填表格就可以一了百了。即便是舆论质疑起来,也很容易以“人手有限”为由进行遮挡;二则,官方公布的数字不像社会团体或者民间数据的“结论”,涉及方方面面行政各方的利益,还掺杂着政绩、形象和稳定等复杂的权力诉求,比真实更“低调”、更“柔和”一些几乎就成为一个必然的结果。

  而事实上,国家统计局从2005年底就已经开始就城镇调查失业率进行试点,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7次失业调查,但至今没有对外发布数据。前前后后7次的官方失业率调查,何以不对外发布数据?我想,根子正在于上面所说的“复杂纠结”。任何原汁原味的汤水,只要添加了各种各样的“行政调味品”,就会变味和变质。

  对于数字打架,公共社会和公共舆论不过是抱着一种“旁观”的态度。什么更接近事实真相,哪一种数据更符合民生,大伙儿心底都有一本清清楚楚的帐。就像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里所唱,“天地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而到了非取舍不可的地步,人们也自然宁可信其“忧”而不信其“喜”,宁愿相信当今的失业率较大,为自己的人生未来做好更完善的打算,这便是普罗大众最基本的生活哲学。在我看来,数字打架主要的危害体现在,误导公共决策,最终还是要导致民生利益受损——“使各级领导干部感觉不到百姓失业生活的压力,使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在对控制物价、还是要促进就业进行决策时受到误导,使群众的失业艰难无法真实地向国家和社会表达。”

  在经济低潮的社会语境下,失业率是关乎民生利益最直接的决策依据,但愿,如此之类的数字打架会在“博弈”中获得“新生”,而不是继续无休止地纠结下去。

责编:金文建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