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连续4个月收阳 “红五月”概率有多大_CCTV.com_中国中央电视台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市场热评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A股连续4个月收阳 “红五月”概率有多大

 

CCTV.com  2009年04月30日 15:1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国联证券  

    回顾4月宏观经济面具有一定回暖的迹象,但估值及资金面着实不十分令人满意,因此,随着两市短线冲至阻力区后容易出现调整,以消化短期压力并为后市再度走好做一个技术性回撤,随着快速上涨短期风险加大。那么接下来我们会迎来一个“红五月”吗?投资者应该把握那些投资机会?和讯网为您意义解读!

    今年以来,A股市场反弹幅度已超过30%,未来市场还会继续反弹吗?A股的投资机会在哪里?经济学家、基金经理南辕北辙的观点,已让市场更加迷茫。

    在经济学家中,龚方雄和谢国忠日前的观点就形成鲜明对立。龚方雄属于"主牛派",认为目前是牛市初期,每次下跌都是买入时机。谢国忠则"主熊",称市场至少还要熊一年,并提醒投资者:"反弹最终是碎钞机。"

    在经济学家打嘴仗的同时,基金经理们对二季度的投资机会也产生了分歧。日前,在搜狐基金频道召开的春季投资策略研讨会上,部分基金经理就抛出了迥异的观点。

    金鹰基金十分看好带有主题投资性质的中小盘股的投资机会,其投资研究部总监彭培祥认为,从全年来看,能贯穿始终的可能都是中小盘行情,大盘股的机会要小一些。但新世纪基金投资总监王卫东却认为,现在小盘股涨得太多了,完全脱离基本面。他十分看重大盘股在二季度的投资机会。

    华商盛世成长基金经理庄涛也对主题投资充满了警惕。"一季度主题投资表现得越好,我越怀疑二季度其业绩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庄涛称,作为基金经理,一方面要知道哪些好品质的东西能赚钱,还要知道有些品质可能不是太好,但是一旦出现某种情况,他们上涨的力度可能远远超过第一类,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投资方法。(北京晨报 王洁)

  机构5月投资策略分歧严重

    4月份,在充裕的流动性背景下,沪深股市总体上延伸一季度以来的冲高动作,各大指数均创出本轮反弹的新高。展望5月,各大主流机构在对市场流动性以及业绩预期的判断上出现较大分歧,从而形成了显著的多空分化。行业配置上,部分处于估值洼地的消费类行业成为多家机构的首推品种。

    流动性过剩能否持续

    机构普遍认为,市场流动性及其预期是决定未来市场走势的关键,其中部分机构表达了对于信贷放缓的担忧。国泰君安指出,4 月份贷款数据若低于预期将可能对市场信心带来进一步的冲击,而且目前市场流动性增长难以承受大规模的资金需求,IPO、再融资和大小非大规模减持短期看不到,但大小非减持压力逐渐上升,IPO 开闸预期已开始上升。平安证券认为,在一季度信贷大幅度放量之后,未来货币政策会维持宽松状态,但操作会趋于谨慎。信贷投放高速增长阶段结束,未来将平稳释放。

    招商证券则认为,未来流动性将持续释放。分析师陈文招指出,在经济周期恢复期,可持续的流动性释放会经历两个过程:贷款增速提升和存款增速下降。5月份是流动性释放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过渡期,市场仍可能会面临一些震荡,但基于对流动性释放第二个阶段和基本面好转第四阶段到来的预期,招商证券对中期内的市场仍然持偏乐观态度。

    企业盈利是否高估

    而在企业盈利预期以及估值看法上,各家机构也是观点不一。平安证券分析师蔡大贵认为,目前的股价水平隐含的企业2009年盈利增长预期为6%,大大高于之前的预期,虽然2008年盈利水平已经大幅下降约17%,但鉴于宏观经济处于低位弱平衡的状态,2009年企业盈利难言增长,对盈利前景的担忧将影响估值倍数的进一步扩张。国泰君安策略团队也在报告中指出,市场此前上涨的动力来源于新发基金、一些机构投资者的空翻多和部分新入场的私募,在这种没有大泡泡但是估值已经不便宜的情况下,未来几个月他们将继续保持谨慎。

    不过也有机构指出,尽管经过一轮反弹以后,A股市场的市盈率也不算低估,但企业盈利预期的改善将推动估值继续提升。南京证券分析师周旭指出,5月份推动市场动力逐步转向基本面因素,由于目前全球经济处于回暖阶段,环比改善的数据有望推动A股震荡走高,将估值推升至25倍水平。招商证券认为,由于盈利周期和物价周期大体同步,下半年企业盈利出现改善是大概率事件。

    普遍看好医药食品饮料

    基于对上述几大因素的不同判断,主流机构对5月A股运行趋势的预期也是多空分明。长江证券判断,二季度仍是美股市场环境最稳定的时期,从虚拟经济的联动性上看,二季度仍是一个A股中级反弹的延续期。南京证券预计,5月份环比改善的经济数据有望推动A股震荡走高,上证指数有望见到2700点附近。

    而平安证券则认为,目前估值处于市场中位水平,但对盈利前景的忧虑和日益加大的市场分歧将限制估值倍数进一步扩张。预计5月份市场将开始进行震荡整理,上证综指调整目标点位为2100点。国联证券认为,并不乐观的A股业绩难以维持高企的估值(23倍09动态PE),大盘因此可能调整至20倍PE(对应上证指数2250点)。

    此外,对于目前市场关心的猪流感疫情是否会对处于回暖中的美国经济形成新的打击的问题,分析观点普遍给予了否定的答案。平安证券蔡大贵认为,世界各国已经吸取了前次中国和东南亚处理SARS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因此本次猪流感将能够较快地得到控制,不至于造成恐慌。南京证券周旭也指出,从美股这两天的表现来看,投资者似乎对此并不担忧,而最近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信心已开始恢复。

    行业配置上,前期涨幅落后大盘的医药、食品饮料等消费类品种得到机构的集中推荐,地产、汽车、家电等先导性行业以及包括出口型消费、区域型消费、耐用品消费、科技消费等在内的大消费概念也得到少数机构的青睐。不过在对银行股的预期上,几家机构出现一些分歧。招商证券认为随着物价见底回暖的预期,银行等金融股值得关注,国泰君安也在报告中建议超配银行,而国金证券(600109)则对银行股的后市表现不抱太高预期。此外,主题投资方面,并购重组、世博、区域投资、3G仍然是机构看好的几大热点主题。(上海证券报 潘圣韬 杨晶)

  A股扑朔迷离 基金5月进退两难

    近期,大盘指标股苦苦挣扎,二线蓝筹股萎靡不振。年线失守,机构减仓,游资撤退,散户杀跌,本轮反弹行情在4月底“告急”。

    面对扑朔迷离的5月市场,暴跌产生的机会和风险一样诡秘难测,对于仓位已达牛市水平的基金公司来说,她们或已陷入困局,她们必须要做出几个棘手但至关重要的选择。

    现象一:增仓空间有限 减仓心有不甘

    从6000点高位减仓开始,绝大多数基金公司2008年一路斩仓,今年1季度基金重拾信心,基金几乎采取报复性加仓,使得基金整体仓位在今年1季度末就回到6000点牛市水平。

    值得玩味的是,最近一周多以来,尽管市场大幅调整,但基金并未有所行动,基金仓位继续延续1季度较高的仓位运作水平,大型基金公司反倒谨慎中有所乐观。

    据东方证券基金小组胡卓文研究测算,4月20日至4月24日,市场开始调整时,基金未现集体减仓举动,当时基金整体平均仓位为80.95%,相比前周上升1.02%,而基金二季度以来一直保持高仓位运作。

    具体来看,上述时间段内,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分别为85.87%和71.96%,剔除市值上涨因素,两类型基金主动加仓均超过3%。

    回顾2007年10月前后市场攀高至6000点时,火热的持续营销让国内基金业的投研也一样疯狂,当年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在三季度末和四季度末分别为84.95%和82.22%,而当年年底时混合型基金仓位也维持在70%左右,而当前股基和混合型基金仓位水平基本达到牛市水平。

    同时,最近,A股在年线附近反复挣扎,聚积了大量获利盘的游资和散户几乎成了绝对的空方力量,而重仓股今年表现平平的基金略显 “镇定”,已经拥有牛市仓位水平的基金后续可动用的仓位空间相对有限。

    现象二:老基金遭赎回 新基金踌躇不前

    5月,伴随着股指震荡的加剧,基金业绩上涨乏力一旦出现,赎回潮的发端几乎是可以肯定。

    与之相比,被寄予厚望的新基金能否在硝烟和狂热中准确出手,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记者发现,出于风险考虑,今年成立的新基金最近两月建仓速度越来越慢。根据Wind统计显示,截至4月28日,今年成立的新基金单位净值最近一周平均跌幅仅为2.18%,最近一月单位净值平均涨幅0.35%。

    从3月底成立的新基金看,新建仓速度极慢,多数新基金单位净值保持在面值附近,大多新基金净值波动幅度小于1.5%。最近一周,仓位相对较重的南方沪深300下跌5.2%,而易方达行业领先和国海成长动力仅分别下跌2.2%和2.6%,而本月初成立的泰达品牌单位净值下跌只有1.8%。

    作为想象中的后续炮弹,股票方向的新基金5月发行的数量有所减少。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新基金首发规模为660.675亿元,股票方向的总计募得446.52亿元,而3月各家基金公司扎堆发行股基后,4月和5月发行的股基数量明显减少,赶上了债基和货基末班车的新发基金超过股基。

    现象三:见好就收 还是刀口舔血?

    5月份,面对震荡加剧的市场,基金还要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是见好就收,还是要继续有所行动?

    记者查阅上市公司1季报后发现,从去年1600点开始的这波行情中,多数基金选择波段操作,仅有大规模基金选择长期持有策略,地产和煤炭等权重板块就是基金波段操作的典型。

    实际上,这种波段操作的方式本质上体现为基金的择时能力,即基金整体在做仓位控制。

    同时,据记者了解,不少基金公司认为,参与新能源这样的题材股就应该坚持短炒策略。

    然而,今年A股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连续大跌后总有迅速大涨,做波段保收益有可能致使基金错过更好的收益。(每日经济新闻 巩万龙)

  五月常为变盘月 轻仓游击不恋战

    核心提示:今年的5月,反弹行情是在调整之后继续,或者真的又一次成为反弹行情的变盘之月,在这样的市况下,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操作策略?

    从历史上看,5月份行情往往会发生较大变化。2004年~2008年5年期间,5月出现了3跌2涨的月走势,面对不确定的宏观经济形势,投资者更应谨慎操作。

    今天,市场将结束4月行情,经过小假期的休息之后,将迎来5月行情。回顾历史,5月份经常成为市场的变盘之月。而最近一周多以来的市场调整,再次让我们对5月的行情感到有些茫然。今年的5月,反弹行情是在调整之后继续,或者真的又一次成为反弹行情的变盘之月,在这样的市况下,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操作策略?

    调整已现警惕5月变盘

    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反弹,市场终于在4月末又陷入调整。尽管年线似乎对股指还有支撑,但即将到来的5月会不会真的变盘?

    从历史上看,5月份在经过短暂的假期之后,行情往往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如2006年牛市,5月行情一开始便加速上扬,并收出月线大阳线。而2007年,同样走出一波声势浩大的"红五月",不过,"5·30"的惨案给所有新股民上了生动的一课。牛市中,由于整个市场环境大好,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表现强劲。

    不过,如果回到上一轮熊市,我们可以发现,5月行情难以乐观。2005年,5月行情以暴跌收场,当时一个月上证指数跌幅高达8.5%。2004年,反弹行情4月便结束,5月继续收阴。而2002年,5月之前市场小幅反弹,从2月至4月连续3个月上涨,但5月却单边下跌9%。

    为何5月份经常出现变盘?分析人士指出,每年4月份,都是上市公司年报和一季报业绩集中披露的时候。而此前,市场都是在对宏观经济、上市公司业绩预期进行一系列的炒作。当业绩披露完成之后,这种大规模的炒作也将告一段落。同时,4月末政策面往往较为平淡,而进入五月后,一些意想不到的政策的出台,将成为左右五月行情的重要因素。

    两大不确定性的影响

    今年五月,同样面临新的政策和新的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首先,引发近期市场调整最重要的因素是IPO何时重启。尽管前期证监会方面澄清,"IPO五月重启"的传言不实。但是,很明显的是,不论是机构还是散户,大家都宁愿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毕竟IPO已经暂停7个月,如果5月股市IPO仍然没有恢复,这太不正常了。也有投行人士认为,从时间上来看,5月重启的可能性很大,这样今年IPO起码还可以维持半年左右。如果下半年行情仍不乐观,管理层继续暂停IPO,那么今年投行就是彻底没业务了。

    一旦IPO真的要开始了,或者五月就新IPO办法征求意见,对市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分析人士认为,短期看,对市场的影响还是偏中性。就市场供求关系而言,如果IPO公司融资额不大,市场资金较为充裕,那么影响不大,新上一些公司,甚至可能出现新的炒作热点。而创业板的诞生,更可能给市场带来新的炒作题材。但对市场心理而言,短期负面影响则较明显。

    除了IPO外,近期在全球爆发的"猪流感"疫情将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猪流感给医药板块带来了炒作题材,但如果5月份疫情继续扩散,则将对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对旅游、航空等带来重大打击。从历史上来看,2003年4月曾经出现有力的反弹行情,股指从1500点附近涨至1649点。但最终由于"非典"疫情的爆发,反弹行情也因此而宣告结束。因此,此次"猪流感"疫情的发生,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

    操作:风格转换避险为上

    5月行情,不确定性因素在逐渐增多,在操作上显然应以避险为主。广发证券的分析师指出,2650点的密集成交区构成了目前的反弹阻力,2350点以上已经是估值合理区域。

    每个月的宏观数据披露都是投资者观察经济变化的重要窗口,适时的调整估值目标,才能跟上投资的节奏。在判断5月市场行情走势方面,5月的投资策略应主要是以控制仓位为主,注意市场调整时可能出现的股票风格转换。

    前期爆炒过的很多概念,后市将呈出货行情,投资者千万要回避。不过,一些较为有潜力的避险板块也值得关注。如5月是上海世博会倒计时1周年,与之相关的上海本地股可予以适当关注,而3G、创投等板块也可能成为调整市道中的新热点。(每日经济新闻)

  有一条利好将始终贯穿行情发展

    昨日本栏提到的假年线、假死叉之后,股指迎来了强劲反弹,割肉出局的投资者再次踏空。今日是4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目前股市走势偏强,投资者宜持股过节,红五月行情已经提前展开。

    有人说,所有技术指标都能骗人,只有成交量不会骗人,这话应该说也对也不对,在一个宏观环境里,成交量应该是有很强参考意义的,但是具体到一个微观环境,成交量同样可以骗人。比如说昨日1234.78亿元的成交金额,算是放量上涨还是缩量上涨呢?因为在最近的5个交易日,这1234.78亿元是最大的成交量,但是相比前一个平台1700亿元的成交量又明显不足,所以必须要辩证看待成交量的变化。

    我认为,目前的成交量水平合适。因为昨日股市上涨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小盘股的推动,而股指无论在技术面还是基本面都存在着很强的下跌压力,在跌破年线、5日均线下穿10日均线、猪流感疫情加剧的背景下,上证指数走出2.78%的阳线一方面来自于场外资金的入场,另一方面也来自于散户投资者几乎一边倒的看空。所以说,在昨日的市场交易上,几乎所有的成交量都是有效成交量,庄家对敲、短线客炒作带来的成交几乎没有。这正是昨日成交量并没有急剧放大的原因。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本次调整相当充分,市场浮筹清理彻底,5月份的行情值得期待。

    本栏前一段时间首先提出股指短期回调的压力,又在昨日及时指出年线的假跌破、均线系统死亡交叉的幻象。同时还提出了股市见底的重要指标就是商品市场的止跌回稳,而昨日,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豆粕期货全面上涨,而这两个品种正是受猪流感影响最大的期货品种。

    所以说,股市的阶段调整已经结束,牛市将重新回来,而后面的上涨将很有可能演化为牛市的主升浪,在这一波段中,中小板股票的走势将不会再鹤立鸡群,大盘股也不会再死气沉沉,股票的热点将越发分散,投资者选股的难度进一步提高。在这一波段中操作,投资者要么分散投资,要么买入指数基金分享指数的涨幅,想依靠精选个股来获得超过指数升幅的利润,将变得非常困难。此时跟上指数的涨幅,已经是非常优秀的投资者。

    后面可能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利空,比如IPO的重开,比如创业板的推出,又比如半年报业绩的变脸。但投资者都不用害怕,因为有一条利好将始终贯穿行情发展,那就是有越来越多的资金入市,这叫资金推动型的牛市。 (北京商报)

  股指震荡加剧 5月四大投资品种可“避风”

    年线失守,2400点整数关口前的震荡加剧;题材股疯狂表演,涨幅超4倍牛股诞生;A股本轮行情中急涨超50%;上市公司一季报难达预期,部分个股显露疲态……种种迹象显示,A股市场患上了高危症。

    5月的脚步近了,风险也随之而来!如何保卫反弹成果,哪里才是最佳的避风港?面对琳琅满目的理财产品,《每日经济新闻》为你挑选出5月避险的四大投资品种。

    债券基金 避险功能凸显

    股市和债市之间的跷跷板现象一直存在,这让债券型基金总会成为投资者避险的首选。在股市震荡加剧的情况下,债基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投资标的。

    国金证券分析师张剑辉指出,预计降息周期接近尾声,充裕流动性将依然支撑债市,债券市场将呈现阶段性和结构性特征。换言之,债券市场仍存在波段性获利的机会。

    同时,由于市场对IPO的开闸期望值越来越高,部分可打新股的债券型基金成为当中的获益者。

    货币基金 现金管理地位突出

    央行不断地调低利息,货币基金今年以来的日子也不好过。

    但是,投资者应该明白货币型基金的定位是现金管理工具,而不是追求高额的回报。

    其实,和活期储蓄0.36%的利息率相比,货币型基金仍具备了升级替代优势。在流动性上,货币型基金也可实现实时到账。同时,由于绝大多数基金公司都已开通了基金转换功能,使得货币型基金进入市场的速度更为便捷和方便。

    此外,货币型基金也可以参与“打新股”。

    银行理财 保本、保息要分清

    固定收益类的低风险产品,向来就是银行的传统强项。目前在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短期避险的理财业务中,通常有两种类型的产品。一种就是目前银行推出的类似货币型基金的理财产品,银行采取的做法是保本不保息,投资者可在交易日期间购买,且不少银行都可实现当日赎回当日到账的快捷服务。

    另一种类型,就是银行和企业联合推出的短期理财产品。通常,这种类型的理财产品时间也不尽相同,有7天、14天、30天和60天等多种类型。

    对于追求较高收益的投资者,银行短期的投资产品也不失为较好的选择,投资者可享受利息和本金的双重保障。不过,银行短期的理财产品通常有最低的5万元准入门槛和流动性限制。

    通知存款 避险的最佳选择

    作为投资者短期避险的投资品种,通知存款介于活期储蓄和定期存款之间,一直是投资者资金短期避险的不错选择。

    目前,在经过大幅降息后,1天的通知存款利率为0.81%,7天通知存款利率为1.35%。可见,和活期储蓄相比,通知存款在收益上具备了相当明显的优势。

    近年来,各家银行也不断推出了针对通知存款的各种升级版,比如智能存款,投资者不需要预先约定,只要保持存款账户余额在5万元(含)以上时,就可自动享受通知存款的待遇。不过,和银行理财产品一样,银行办理通知存款业务的最低限制通常为5万元。(每日经济新闻 李娜)

  5月投资策略:潜伏 只为下一轮泡沫

    结构性泡沫需要结构性调整来化解。政策真空期的红利衰减使得估值繁荣背后的政策创建力遭遇质疑,信贷周期向股市流动性的有限传导难以成就金融脱媒式的估值驱动,预计贷款增速的环比放缓将对市场信心构成冲击。

    睁眼看业绩,从政策红利、宏观趋暖、流动性预期向微观基本面回归。政策预期逐渐被透支,资金推动力也在减弱,市场开始寻找微观基本面的支撑,但并不乐观的A股业绩难以维持高企的估值(23倍09动态PE),大盘调整至20倍PE(对应上证指数2250点)成为可能。

    新一轮泡沫在调整中酝酿。当本轮估值泡沫被阶段性释放之后,A股吸引力上升,而高信贷投放、货币政策的滞后、内外经济的改善会降低通缩预期与实际利率,“不差钱“故事依然会主导市场,估值泡沫可能卷土重来。

    潜伏是强势调整市况下的生存秘籍。5月股市会续写“sellinMay”的历史规律吗?上述的逻辑支持着我们谨慎的市场判断,新一轮泡沫值得期待但并非一蹴而就。因此,短期内,站在防御的角度,我们将超配的资金放在消费类的估值洼地,涉及的行业主要包括:酒类、旅游、医药、家电。中期看,为迎接新一轮泡沫,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可在5月调整中寻找好的买点,潜伏于一些强周期消费品如金融、汽车、地产;受益于出口回暖的航运、纺织服装;资源类的有色金属、煤炭。(肖彦明) 

责编:金文建

1/1

相关热词搜索:   红五月  理财产品  主题投资  单位净值  基金整体  股票型基金  择时能力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