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4日电(记者 陈亦南)全球金融危机同时引发了一场粮食危机,估计亚太地区将有5.83亿人口面临粮食短缺。而由于收入匮乏导致贫困人口无力购买粮食是导致这一危机的主要因素。
这是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亚太经社会)4日于北京发布的《亚太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报告》中指出的。
《报告》全面分析了引发粮食危机的各种原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威胁,其中贫穷被列为威胁该地区粮食安全的主要原因。
“尽管全球粮食价格较去年有所回落,但由于经济危机导致大幅裁员,人们收入减少、购买力降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将面临新的饥饿威胁。一旦全球经济复苏,粮食价格仍将面临新的上涨压力。”《报告》强调。
联合国亚太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高级专家艾宇新说:“为应对亚太区域粮食短缺,我们将于近期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亚太10多个面临不同程度粮食短缺问题的国家开展杂交水稻培育推广项目。该项目将对这一地区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缓解粮食短缺做出积极贡献。”
目前该项目正处于前期调研阶段,预计将于今年8月正式启动。
艾宇新表示,中国保持了95%的粮食自给率,应对粮食危机的成功举措为亚太地区国家解决粮食安全树立了榜样。
据联合国亚太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主任、高级经济专家莫克介绍,其他危及亚太地区粮食安全的因素包括:粮食需求上涨、石油价格波动、耕地减少、气候变化、贸易保护主义以及长期以来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等。
《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粮食危机的短、中和长期措施。“当务之急,各国政府应通过建立各种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制度和农业保险等措施提高人们获得粮食的能力。”莫克说。
作为中期措施,各国应大力推行可持续农业,加大对小规模农业生产的扶持,保护自然资源。长期来看,区域国家应采取措施适应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促进区域贸易,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应对粮食危机。
《报告》提供的资料显示,亚太地区虽然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仍然是全世界饥饿人口最多的地区,营养不良人口占全世界的62%。其中,每年死于营养不良的5岁以下儿童达190万。
作为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下属的区域机构,联合国亚太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是第一个总部设在北京的联合国下属机构。其职责是在亚太地区推广可持续农业生产和“绿色”农业技术应用。成立至今,该机构在农业机械、农业工程、保护性耕作、生物沼气等领域开展了10多项区域技术合作项目。
责编:韩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