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养老是目前拥有年金业务全部牌照的3家险企之一,年金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居行业首位
对企业年金业务觊觎已久的中国太保,终于获得了一个插班的机会。
中国太保昨日公告称,将斥资近5亿元增持长江养老险公司,交易完成后,中国太保将成为间接持有长江养老51%股份的控股股东。目前,相关的交易文件已经签订,但交易仍需获得国资管理部门及保监会批准。此次交易若成功,也是国内保险行业首例同业并购。
长江养老是目前拥有年金业务全部牌照的3家险企之一,去年其企业年金缴费规模占整个市场的10.5%,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则居行业首位,占整个市场的47%.
弥补太保年金业务空白
太保昨日公告称,通过旗下太保人寿以1.7025亿元受让上海国际集团手持的长江养老1.135亿股,同时再以约3.28亿元认购长江养老定向增发的约2.18亿股。收购价为1.5元/股,此次太保合计共投资4.98亿元。交易完成后,中国太保将成为间接持有长江养老51%股份的控股股东。交易仍需获得国资管理部门及保监会批准。
太保觊觎养老险牌照多年,国内大型保险企业中,唯独太保旗下缺失养老险公司。尽管2007递交养老险公司牌照申请已久,但至今未获监管部门批准。而长江养老整体承接的企业年金规模,或其年金的业务的全部牌照,都是太保眼中的肥肉。
企业年金管理,共设立受托人、托管人、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四张牌照,除了托管人只能由商业银行担任外,其他3项业务保险机构均可承担。其中受托人系年金管理者中的核心角色,国内具有该资格的保险公司仅平安、太平、国寿、长江养老和泰康五家,而拥有全部3张牌照的,则只有平安、国寿、长江养老三家。
长江养老险公司实力雄厚,由上海国际集团、中国太保、宝钢集团、上海机场等多家总部设在上海的企业于2007年发起设立,已拥有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三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并已接受上海市原有企业年金整体移交。根据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长江养老受托管理规模达到222.61亿元,位居行业首位。
中国太保具备广泛的销售渠道和较强业务拓展能力,但由于没有申请到养老金牌照、且只具备企业年金账户管理人资格,企业年金业务发展停滞不前。而长江养老拥有年金业务的全部牌照、政府背景较强、但新公司缺乏销售渠道和业务拓展能力。海通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潘洪文认为,此次交易将能发挥两家公司资源优势和协同效应,并弥补中国太保企业年金业务线的空白。
或为沪金融整合平台
除了获得年金市场入场券的战略意义外,太保此次收购长江养老险公司还有更深层的意味。“此次入主长江养老是上海市政府支持太保发展,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太保的重要信号”,光大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肖超虎对本报记者表示。
长江养老原本为上海国际所控制,其管理层来自浦发银行。一般认为上海国际在长江养老中的主导权更大,此次能够让太保入主,实际上表明了上海市政府对其的支持,也是其对保险类资产重新整合的方向。肖超虎认为,近期上海将要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保险业的发展也是其中关键的一环,上海市持有的保险类资产可能进一步整合与发展,太保在其中将成为一个关键的平台。
此外,上海市试点养老保险费部分税前抵扣的优惠政策有望近期获得批准,这无疑有利于长江养老发挥根植上海的优势。安信证券高级行业分析师杨建海认为,长江养老与上海接近6000家企业已建立业务往来,上海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正式开闸后,长江养老将有助于太保提高在该项业务中的市场份额。而此次收购交易完成后,太保和长江养老之间应能产生很强的协同效应,中国太保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将能与长江养老的区位优势相结合,从而占据上海养老保险市场的优势地位。
长期利好市场反应温和
“这是市场期待的利好消息实现”,中金公司分析师周光表示,增持和控股长江养老对太保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次收购的时机恰当,尽管此次交易无法在短期内为中国太保带来显著的利润贡献,但将非常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由于此前涨幅不少,昨日太保上涨4.05%,收盘价为18.26元。“太保在一季度业绩公布当天重挫7%,其后几个交易日出现了反弹,但力度尚不充分。我们认为这种恢复的空间仍然存在”,肖超虎认为,太保追求长期的业务结构优化而不惜承受总保费收入负增长的压力和阵痛,转型的决心清晰可见,“得益于传统分红期缴业务保费的快速增长,公司的内含价值可能反而增长更快”。
责编:谷立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