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家机构
本周“赶集”浙企
王亚伟的小商品城之旅刚告一段落,更多基金经理又开始了浙江之行。
“今天有20多家机构在调研浙江中大、新湖创业等浙江企业,本周还有30多家机构要调研浙江的科技企业。”一位券商投行人员感慨机构频繁在浙江“开会”,他每到一家上市公司,总能碰到一些机构的调研人员。
机构对浙江公司的调研,也拓展到了拟上市公司。“几家基金公司正在宁波和温州调研外向型企业的情况,很多未上市公司都成了他们的调研目标。”中信金通证券分析师钱向劲告诉记者,前往调研的不仅有基金和券商,他还碰到了QFII和保险公司的人员。
为什么机构会在节后密集对浙江上市公司调研呢?钱向劲表示,这可能跟浙江外向型经济结构有关,研究浙江的上市公司,有利于机构把握整体宏观经济走向;另一方面,浙江不少企业都排名行业前列,质地优良,在市场转暖的时候自然吸引了大批基金的注意力。
基金调研频率
可作投资参考
基金对一家公司的“登门造访”次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普通投资者的投资参考。
中色股份2008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共接待了23批次的投资者来访,其中以基金居多。该股2008年11月4日曾见到4.7元的低点,昨天收报12.77元,涨幅达到172%。
另外,万科、西山煤电、五粮液、煤气化、西飞国际、建投能源、山西三维等也是接待机构调研较多的上市公司,其股价表现也均强于大盘。
据业内人士介绍,机构在决定是否买入之前,通常会通过各种方式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包括机构本身所属的分析师或者委托券商研究机构对上市公司实地调研。虽然经过调研后,基金不一定会立即介入,但如果很多专业机构集中调研,那么至少就可以表明其受基金关注的概率就很大了。(记者 张云山)
责编:王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