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统计局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下降2.5%,是自欧元区1999年建立以来最大季度降幅。至此,欧元区经济已连续4个季度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也认为,欧元区经济今年可能萎缩4.2%。此外,欧元区还面临大规模失业问题,欧盟委员会5月初预计,今年欧元区失业率将升至9.9%。
严峻的经济形势促使欧洲央行不得不作出政策反应。一如市场预期,欧洲央行日前宣布了多项宽松政策:将基准利率调降0.25个百分点至1%;计划购买600亿欧元有资产担保的公司债券;把向银行体系提供的短期贷款期限从最长6个月延长至12个月;允许主要为欧洲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的欧洲投资银行获得央行的短期贷款。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与美、日、英等发达经济体央行高调放松银根的做法不同,欧洲央行表现得保守有余,并因而受到很多批评。这一回,欧洲央行之所以如此果断地打出政策“组合拳”,主要是经济衰退程度加深和通货紧缩风险上升使然。
目前,欧元区经济处于二战以来最严重衰退之中。虽然最新经济数据显示出其经济趋于稳定的微弱信号,但总体而言,欧元区经济依然疲弱。据分析,欧元区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滑坡的冲击比美国或英国还大。
欧洲央行打出“组合拳”的决定是在克服内部意见分歧的基础上作出的。由于欧元区16国经济衰退深浅不一,政策偏好各异,金融危机把这一超主权国家央行推到众口难调的尴尬境地。美国彭博新闻社的报道认为,欧洲央行这次是在争吵声中作出降息等决定的。此前,以德国央行行长韦伯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欧洲央行应暗示1%的利率是政策底部,并反对采取购买债券等进一步措施。但另一派却认为,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欧洲央行应启动资产购买计划,并保留进一步降息的选择。而最终“不同声音妥协”的结果是,欧洲央行拟购买的资产规模相对较小,在转向非常规的“信贷放松”方面也只是迈出了一小步。
银行是欧元区企业和个人主要的融资渠道,通过降息、向银行发放较长期限贷款以及购买债券等方式向银行系统注入资金,将对缓解信贷紧缩和促进经济恢复增长发挥积极作用。但是,欧洲央行的这一系列举措也存在不少风险。其一,在美、日、英维持实际上的零利率已多时的情况下,欧洲央行才将基准利率降至1%,降息步伐的滞后可能意味着错失最佳时机,其政策效应如何还有待观察。其二,资产购买计划细节要在6月4日的会议上才能确定,很显然,欧洲央行内部尚未就该计划达成一致。其三,尽管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欧洲央行购买的是有资产担保的债券,不是直接开动印钞机增加基础货币供应,有别于美、英等国采取的“数量型宽松”政策,但此举不可避免地会触发市场的通胀预期,损害欧洲央行长期以来奉行反通胀政策树立起的信誉。其四,欧元汇率将因此承受更大压力,欧元可能会延续危机以来的颓势。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