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经济稳定回升亟需扩大社会投资_CCTV.com_中国中央电视台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国内财经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促进经济稳定回升亟需扩大社会投资

 

CCTV.com  2009年05月21日 07:32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国证券报  

  1.不利条件

  (1)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同。上次金融危机时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启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放开了房地产市场。当时住房市场的“国退民进”,使大量民间资本一涌而入,房地产快速发展一直成为多年经济高增长的主要动力。1998、1999年在基本建设投资迅速回落的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在大多数月份都明显高于总投资的增速。原因是房地产市场经过4年多的调整,价格已基本到位,市场供求关系已恢复到均衡状态。而2009年却不具备这种条件,房价仍在高位不肯回落,绝大部分需求者只能望房兴叹,商品房空置率大幅上升,占压了开发商的资金,无法用于新的投资。

  今年1-4月,全国住宅投资仅增长7.1%,足以说明这种困难局面。而且近年房地产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明显提高,1998和1999年分别为13%和14%,到2007年提高到18%,2008年为17.7%,无形中又加大了房地产投资萎缩对总投资的影响。当前,房地产市场启动面临诸多困难,首先消化商品房库存至少需要2-3年时间;另外,以前实行的房地产制度被证明是不完善的,尽管国家加大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但新的房地产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同时,汽车产业也受节能环保等政策的抑制,汽车进入普通国人家庭还存在诸多障碍。

  (2)要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近年来国家加大执行更严格的节能环保政策,不断加强对“两高一资”产业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投资的限制,前不久国家又提高了焦炭和电解铝等特定项目的投资资本金比例,相当部分民间投资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这些政策的影响;其次,经济危机强化了我国商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格局,几乎所有行业都趋于生产过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第三,外贸形势异常严峻,我国对包括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在内的所有经济体出口均受影响,一部分外向型产品转向国内市场,加剧了国内市场竞争。

  (3)市场准入方面享受不到国民待遇,投资领域依然受到限制。尽管早在2002年原国家计委发布的《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就提出逐步放宽民间投资领域。但7年时间过去了,时至今日民营资本投资在许多领域依然受到限制,尤其是金融、铁路、电信、交通、能源和港口等垄断半垄断性行业更是如此。

  (4)融资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我国企业融资倾向于国有大银行面向国有大企业,而民营企业需要大量投资却无法正常融资,其结果要么是民营企业虽然有好项目但得不到融资而搁浅,要么形成地下融资市场,加大融资成本。

  (5)本轮投资调整周期的时间很短,各种失调的结构调整得还很不充分。我国上一轮经济周期的高峰是在1993年。当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我国宏观经济已经过4年多的调整基本实现了软着陆,经济繁荣期过度扩张导致的结构失调已得到较好的调整,基本具备了进入下一轮扩张的条件。本轮经济周期的高峰是在2007年,刚刚经过一年的调整,各种失调的结构调整得还很不充分,有的行业才刚刚开始调整,2009年宏观经济还处在周期性收缩的初期,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企业扩大投资的内在动力和外部环境都远不如1999年。一般认为,非国有投资单位的市场意识要强于国有投资单位,更加注重投资效益,对市场的反应更加灵敏,当市场预期向好时,非国有单位会加快投资进度,而当市场预期不好时,则会迅速压缩投资。国有单位对市场的反应相对要迟钝一些,对中央政策的反应则快于非国有单位。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投资所占比重2007年为71.8%,大大高于1998年的45.9%。因此,从市场主体的行为特点看,在全球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情况下,压缩投资的动力必然会超过1999年。

  2.有利条件

  (1)政策环境发生变化。一是货币政策比较宽松。在连续下调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取消信贷限制、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和加强窗口指导等政策的引导下,今年以来信贷投放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大幅增长。尽管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58万亿,已接近5万亿的全年目标,但根据央行官员近期的表态,我国货币政策将继续把保增长作为重要目标。二是国家下调城市轨道交通、机场、港口和道路等基础设施以及煤炭、住房和信息技术领域的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资本进入相关领域的门槛,有利于扩大社会投资。

  (2)银行没有惜贷问题,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与上次金融危机期间银行出现惜贷现象不同,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尤其是国有银行改革使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裕、抗风险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受本次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从而为银行业加大贷款投放、促进企业投资创造了前提条件,银行惜贷倾向不明显。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融资长期依赖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对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比例较低,从而使我国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3)重视消费、民生问题,许多产业发展空间依然很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大多数民众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需要扩大消费,大力解决民生问题,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扩大社会投资的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出现触底回升的迹象,但要实现经济复苏,必须解决好我国拉动经济的投资动力转换问题,即从以政府投资拉动为主向以社会投资拉动为主转换,这不仅关系到保持经济刺激计划成果,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回升,也关系着未来一、二十年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路径。因此,根据当前我国扩大社会投资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政府应加大政策调整和体制改革力度,促进经济增长由目前政府投资拉动为主向社会投资拉动为主转换。

  1.积极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

  推进科技创新,形成新的投资热点,努力培育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先进生产能力。加大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科技研发投资的支持力度;行业协会与金融投资机构联合支持社会高科技项目投资运作;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创新活动给予财政补贴。

  2.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拓宽社会投资的领域和渠道

  消除投资领域中对社会资本的进入壁垒,给社会资本投资以“国民待遇”;严格执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打破垄断,允许社会资本进入金融、铁路、航空、电信、电力等行业;阻止国外企业的补贴、倾销等不正当竞争对我国中小企业造成的损害。

  3.通过税收、财政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扶持中小企业

  借鉴美国的经验,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所得税按个人所得税征收,避免重复征税。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扩大对科技创新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贷款贴息支持规模和范围。加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和支持范围。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在质量、价格、性能和售后服务等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政府采购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倾斜。

  4.拓宽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借鉴国际经验,加快设立非国有中小型银行进度;继续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尽快建立和完善创业板市场,使成长性好、有盈利前景、科技含量高、管理规范但发展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通过上市解决融资问题;加快研究和制订相关法律法规,使部分民间信贷合法化,充分发挥民间信贷资本经营灵活、方便的优势。发展风险投资基金,为民间投资者进行高新技术项目投资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和完善债券市场。

  5.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优化社会资本发展壮大的生态环境

  一是为民间企业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增加技术培训,指导投资者进行项目选择和投资,防止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建立政府、银行和企业间的信息沟通机制,举办由三方参加的推介会,加强信贷双方信息的对接和共享。三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会计、税务、咨询、资产评估等方面的服务。四是建立和完善以行业自律和同业互助为目的的行业协会,在管理技术、组织、信息等方面实行资源共享。五是提倡和营造全社会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

  6.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为扩大社会投资提供体制保障

  严格界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限制和缩小政府投资领域,逐步实现政府投资仅限于提供公共产品;进一步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项目的核准制和备案制;加快公共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加快推行和完善“代建制”,扩大BOT、PFI/PPP(私人资本长期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试行范围。

  执笔:周景彤

  相关链接:

责编:金文建

2/2 < 1 2

相关热词搜索:   投资资本金  投资增长  惠农政策  经济周期  投资需求  投资增速  稳定的关系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