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触底反弹徘徊2600点 基民坚持还是减持?_CCTV.com_中国中央电视台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基金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股市触底反弹徘徊2600点 基民坚持还是减持?

 

CCTV.com  2009年05月23日 09:04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国证券报  

  刘奶奶:忽悠营销害死人

    与成熟市场不同,中国数以亿计的基民中,老年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很多人是青睐偏股型基金的“活跃型”基民。经历了熊市考验之后,亏了钱的老年基民有着怎样的心态?

    “我得了疯牛病,还没打疫苗!”2007年底的北京金博会上,刘奶奶亢奋的神情还历历在目。那时候,年逾古稀的老人家手握多只股票型基金,光在华夏红利一只基金上就赚了几十万。春风得意的老太太四处旅游,还经常给亲戚朋友指点基金投资。

    但当中国证券报记者再次联系到刘奶奶,曾经的亢奋早已不再。“现在我大部分的钱都存在银行,基金对我来说已经可有可无了。”平淡的语气中,刘奶奶的话里透着淡淡的失落。

    刘奶奶其实算是精明认真的基金投资者。为了对得起近百万元的基金投资,老人家坚持每天做剪报,从宏观经济、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到各基金的净值表现,积累下来已经有好几大本了。

    然而,花了大量心血买的基金在2008年却带给她挥之不去的心痛,两件事最终令她失去了对基金的信心。“2008年初,其实我已经赎回了大部分基金,有运气成分,也有剪报的功劳。但后来我又忍不住进去了,这下的损失可不小。”

    刘奶奶只投资偏股型基金,2007年的大牛市让她获利丰厚,2008年初的成功逃顶更使她信心倍增。但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最终令2008年试图抄底的人最终领教了系统性风险的巨大威力。一次看似简单的抄底,让刘奶奶倒在了黎明到来之前。

    更令老人家伤心的是基金公司的忽悠。2007年9月,刘奶奶抵御不住基金公司的营销攻势,认购了一家知名基金公司的新基金。“这家公司的基金我之前就有,表现很好,本着信任我投了10多万,结果比例配售下来才有1万多的份额,一直拿到现在。”但就是这区区1万多的基金,把刘奶奶套到现在。“损失倒是其次,关键是让我觉得基金公司不负责任,哪能在股市顶点时向投资者推荐股票基金?”刘奶奶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现在,老人家把大部分的钱都存在了银行,一位曾经忠实的基金投资者回归了银行储蓄。“我已经60多岁了,不像你们年轻人,有青春可以挥霍。虽然现在还身体健康,但保不齐什么时候就需要钱治病。基金的风险太大,我的‘老春’再不能被基金耽误。”

    实际上,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进行投资推荐是国际通行做法。但在国内,基金公司并未对这一细分市场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使不少老年投资者蒙受损失。

    对此,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国内的确存在一批老年基金投资者,他们理财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养老,很多人还帮着孩子打理财产,所以风险承受能力不一定和年龄挂钩。“对于这类投资者,目前仅靠基金公司很难服务得特别细致,可能需要和银行渠道合作才能有的放矢。当然,基金公司可以在产品设计上推出更多有针对性的产品,满足老年投资者的理财需求。” (余喆)

  相关链接:

责编:韩文燕

2/2 < 1 2

相关热词搜索:   基民  股市  定投  股票型基金  基金净值  赎回比例  基金整体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