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大幅减少的影响,国际油价28日突破每桶65美元。当天,美国能源部公布报告显示,截至5月22日一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下降了541万桶,为去年9月以来的最大跌幅。由于这一数据超出预期,消息公布后,纽约市场油价升势明显加快,盘中一度达每桶65.44美元。
另外,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当天在维也纳宣布,维持该组织的产量配额不变,并对下半年油价走势表示乐观。欧佩克主要成员国沙特阿拉伯石油和矿产资源大臣纳伊米对当前油价水平和市场状况表示满意,此前他还预测油价将在今年第三到第四季度之间涨至每桶75美元。
到当天市场收盘时,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涨1.63美元,收于每桶65.08美元。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涨1.89美元,收于每桶64.39美元。
此轮国际油价上涨新动力:美元对商品贬值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最近几个月以来,美元贬值势头较为明显,5月22日美元指数收报于80.041,创去年12月底以来的最低点;与此同时,5月20日纽约7月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62美元上方,较今年2月份33.55美元的最低点涨幅已超过84.8%。
此番油价的急速上涨似乎像是其与美元指数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所致。2008年年初以来,美元指数和油价之间呈现出相反的变动关系。唯一的例外出现于今年1月初至2月底之间。但从3月份开始,两者之间又再次表现出这种负相关态势。
一些实证研究倾向于认为, 按过去20多年的数据,高油价推动美元贬值的单向因果关系相对于美元贬值推动油价上涨的单向因果关系更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
美元贬值致油价上涨?
IMF的一项研究指出,对于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而言,实际油价每上升10%,汇率将实际贬值2%左右。
以部分欧洲学者为代表,认为美元贬值的确有可能导致油价上涨,但一个核心假设是,中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内在逻辑是:由于人民币盯住美元,美元贬值有利于中国扩大出口;中国出口订单增加带动生产规模扩张;由于中国工业产品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的,所以推高了全球能源需求,进而导致全球油价暴涨。
《第一财经日报》 认为,油价对美元的单向传导效应是一个长期冲击,未必能在短期内反映出来。
假设“美元贬值致油价上涨说”成立,摆在美国政策制定者面前的一个两难选择是:强势美元还是弱势美元更符合其当前利益?
显然,奥巴马和伯南克现在更急需的:一是扩大出口,这需要直接求助于美元贬值策略;二是增加政府支出,势必导致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张;三是激活国内投资和消费,办法除了减税等财政手段外,便是继续采取激进的货币政策。后两个办法将导致美元长期走弱。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