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频道 > 国内财经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国针对大学生就业发布首部就业蓝皮书

 

CCTV.com  2009年06月10日 20:52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10日电 题:中国针对大学生就业发布首部就业蓝皮书

  新华社记者 吴晶 王茜

  在高考刚刚结束之际,中国权威出版机构10日发布首部就业蓝皮书,以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为主线,向毕业生、政府部门和高校提供参考和依据。

  这份报告借助统计学和劳动经济学的理念,对44.4万2008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1.8万份。报告运用大量的数据、图表,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出发,对毕业生的就业与收入、就业流向、工作能力、求职、就业与教育公平、自主创业、读研与留学、高考志愿填报、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等问题作出研究分析。

  报告主撰稿人、西南财经大学特聘教授王伯庆说,报告采用国际通行办法,直接面向应届大学毕业生而非高校采集数据,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同时根据大学生毕业半年之后的就业率比较稳定的实际,以毕业半年为节点展开调查,确保数据更加精确。

  报告显示:中国2008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毕业后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为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2008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200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0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

  “这份报告具有历史意义。”中国知名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说,中国在大学毕业生的统计方面一直有非常大的“缺项”,即只有人才培养和输出的数据,很难或者基本没有对于需求方面的数据。

  “在未来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培养的方向上,我们越来越应该重视对需求的了解,这样才可能对整体市场的把握、资源的投放有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他说。

  2008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中国政府针对大学生就业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以及支边支教等,以求使高等教育人才人尽其用,使国家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

  然而,就业市场的现实表明,大学生眼高手低、专业不对口、实践能力不强等情况也阻碍着他们的求职路。报告指出,用人单位看重的并非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是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中国大学毕业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都可以基本满足工作要求,但还亟待改进沟通和创新能力。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杨东平说:“过去中国不够重视对大学生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培养。报告从需求出发来提供一个‘大样本’,有助于改进中国的教育政策,认识就业的指标。”

  这位专家认为,中国目前学科专业的结构失衡非常明显,这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基本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报告还根据本科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对高校专业与市场的对接程度进行了比较。王伯庆说,中国近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使其对职业能力的需求增长飞速。中国有必要跟踪评价社会对大学人才的需求,为调整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由王伯庆创办的第三方调查机构从2007年就开始对大学生的就业状态进行跟踪调查,3年来已累计收集有效问卷50万份以上。虽然此前并未公开出版,但其调查数据已被多家部门、大学以及高考学生参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作为中国专门出版社会研究类蓝皮书、绿皮书,第一次引入第三方调查资料作为其出版资源,出版就业蓝皮书。这家出版社的社长谢寿光说,我们认同这项成果,并且希望用全社会的参与,用市场的导向,用多方力量来帮助大学生就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部就业蓝皮书中,关于女性就业公平、不同家庭背景就业与教育公平等问题也被纳入其中,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对弱势群体就业的关注。

  相关链接:

责编:陈平丽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