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信贷投放增加达到6645亿元,与市场预期的基本一致,但在信贷结构上却发生了显著变化,票据融资急速下降,中长期贷款明显增加。这被业界人士认为是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强烈信号。他们认为,今后信贷投放市场导向将占据主动地位,即资金将被源源不断的注入实体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具备相当“弹性”的信贷投向将强化这种趋势。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则是,央行在其官方网站披露的5月信贷新闻稿一改此前常用继续增长或持续增长等温和的语言,转而使用了“人民币贷款增速提高”这样的较为市场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这一变化被市场人士认为是央行对此前市场质疑信贷规模将被缩减的回应。
一家城商行的研究员表示,5月份新增贷款反弹的原因是中小银行加大了放贷力度。4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首要任务为“抓紧推进前两批已下达项目投资建设,立即下达第三批中央投资”。在是次会议上,非常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信贷投向,使资金真正落实到支持实体经济运行上,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支持”的要求。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政策发酵期后,5月末M2同比增速继续保持强劲,当月人民币新增贷款出现反弹,显示在中央第三批投资计划下达后,中小金融机构为配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加大了贷款力度。这与此前公布的地方项目投资增速超过中央项目投资是一致的。
央行周五公布的5月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数据虽然与市场预期基本接近,但令业内更为关注的,当月信贷结构的变化,显示实体经济需求正逐步接过信贷的主动权。分析人士指出,5月数据中,无论从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以及票据融资占比下降,外汇贷款额明显上升等,都更加显露了经济形势转好后,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
“对5月份的贷款结构性变化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分析师石磊认为,居民户贷款增加较多,与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分不开,票据融资继续下降,中长期贷款增速依旧较高,这与固定资产投资的表现是一致的。上述数据表明在信贷增速逐渐稳定的同时,信贷结构还在调整的过程中。
国泰君安分析师称,5月份信贷出现反弹,说明信贷后续保持增长仍有一定的动力。
外汇贷款增幅扩大是5月信贷的另一个重要现象。建行研究部研究员赵庆明指出,除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外,国内进口需求增加以及美元利率较低等也是形成会外贷款增加的重要原因。
在5月中旬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召开的信贷工作会议上,认为信贷较快增长是特殊环境下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体现,并给与充分肯定。同时要求商业银行要继续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5月的信贷投放反弹正是落实上述精神的实际行动。
业界专家预计,虽然今后的贷款不会像一季度那么迅猛,但仍会保持稳定并具备相当幅度的弹性。这个弹性主要依据实体经济对信贷资金的需求。
央行周五公布数据显示,5月末M2同比增长25.74%,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6%。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6645亿元,高于4月的5918亿元,同比多增3460亿元。
相关链接:
责编: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