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频道 > 国内财经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国海外并购在荆棘中行走

 

CCTV.com  2009年06月14日 10:48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6月11日,中国五矿集团对外称,继成功收购澳洲OZ Minerals公司主要资产后,洽谈并购非洲毛里塔尼亚一铁矿项目成为该集团现阶段工作内容的题中之义,如果时机恰当,不排除在澳大利亚再次寻找并购标的的可能。 

  2009年6月5日,澳大利亚世界第三大矿业公司力拓单方撕毁合约,称将放弃中铝注资195亿美元的计划,同时决定配股152亿美元并与必和必拓组建铁矿石合资公司。

  五矿收购澳大利亚OZ矿业公司获股东会通过 

  全球金融风暴肆虐、国际资本市场风起云涌之时,澳洲亚太证券交易所于6月10日在第三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上与天津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中国企业走出海外投融资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有评论指出,这一平台将为中国企业的海外经济“远征”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诸多领域主动出击

  随着经济崛起,所需资源猛增,近年来,中国始终在海外积极寻求投资具战略性的重大产业。中国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内,走出去的欲望正在日益增强。

  从2002年的2亿美元到2008年的205亿美元,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可谓高潮迭起。据汤森路透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仅今年前两个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便有22例之多,涉及金额达21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升40%,创下历史新高,位居全球第二。2009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将有可能首次超过引进外国直接投资额。

  以石油为例,据外电6月8日报道,中石化正准备以最高80亿美元的价格竞购专注西非、中东上游业务的加拿大阿达克斯石油公司。与此同时,中石油、中海油也正在以40亿美元的价格竞购美国公司KOSMOS能源处于非洲加纳沿海jubilee油气田30%的股权。这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石油公司第一次如此集中地释放海外资源收购信息。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将发生从“产品生产者”向“资本输出者”的历史性转变,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范春永如是说。能源、矿产、制造业、商贸、服务等领域将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兴奋点所在,奋斗目标则是“双赢”甚至“多赢”。其中,2003年5月中海油与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项目签署的资产购买协议即为适例。

  据了解,该项协议中共包含两个购买关系:一是中海油持股25%的中国液化天然气合资企业向该项目的股东购买天然气,从2006年起供应给广东LNG接收站;二是中海油购买该项目的上游产品及储量权益,依照协议,中海油获得该项目特定生产许可证、租赁所有权及勘探许可证大约5.3%的权益,同时享有未来在已探明储量之外勘探的参与权。分析人士指出,这一行为比通常的“用市场换资源”更为睿智,既实现了市场与资源之间的对接,又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强化了购买各方的协同与合作。

  无独有偶。2005年10月26日,中石油以41.8亿美元的收购总价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为此,中石油获得5.5亿桶原油储量,并在哈拥有其最为现代化的炼油厂。与此同时,正在莫斯科出席上合会议的哈萨克斯坦总理也明确表示,对于这一互利性合作给予支持,哈方将与中石油共同处理PK公司在哈遗留的各种问题。

  行走于玫瑰刺丛中

  玫瑰虽好,却开放在荆棘中。中国企业在海外经济的“远征”途中渐行渐远,多方阻挠因素也随之而来。其中商业活动政治化便是暗影之一,一些国家在面对中国企业收购时表现出的政治恐惧症为双赢之路设下了重重关卡。

  2009年6月5日,澳大利亚世界第三大矿业公司力拓单方撕毁合约,将自己危难时期的“白衣骑士”中铝抛诸脑后,称将放弃中铝注资195亿美元的计划,同时决定配股152亿美元并与必和必拓组建铁矿石合资公司。

  事后力拓和澳大利亚政府都竭力将此次事件定位为“商业运作”而非政治操作,媒体却普遍认为这是中海油收购美国尤尼科公司交易流产的一次重演。澳大利亚一位分析家指出,与其说中铝注资力拓失败是市场博弈的结果,还不如说是新形式“冷战”思维的牺牲品。

  然而,这一波折并未挫伤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信心。6月11日中铝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总经理熊维平表示,在交易实施的过程中,中铝已然收获了宝贵的财富,中铝实现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战略目标不会发生变化。

  对于中国五矿收购澳大利亚OZ矿业获通过一事,BBC评论道:“价格下降导致一些澳大利亚矿业公司无法偿清债务,来自中国的投资受到了欢迎。”另一方面“一些澳大利亚国会议员反对中国收购自己的矿产资源,因为涉及到该国经济的基石。”(郑 兴 聂 梦)

  相关链接:

  

责编:刘慧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