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投资的时候,是否能够理性地思考,免受态度的影响?
其实,态度影响判断的例子非常普遍。情人眼里出西施,自己喜欢的越看越喜欢。成语"爱屋及乌"也说明了这一点。态度包括三个成分,首先是认知成分,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包含有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其次是情感成分,它指人们对态度对象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情感。第三是行为倾向成分,是指人们对态度对象所预备采取的反应。经典的金融理论假设人是冷冰冰的,理性的,认知总是正确的,没有喜怒哀乐的。但实际中,投资者的态度对其行为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投资决策是非常复杂的,人们经常依赖于态度进行简化的思考。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们倾向于利用态度性启发决策和解决问题。态度可被用于将事物分成喜欢的一类(使用赞成、接触、表扬、珍视和保护等方式)或不喜欢的一类(使用不喜欢、避免、指责、忽视和伤害等方式),然后根据对分类的印象做出判断。投资者很难不受到态度的影响,但态度经常引起人们扭曲事实、草率下结论的情形。
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个实验,这个实验要求大学生对下面两个陈述做出判断:陈述1,里根总统在大学的平均成绩一直是A。陈述2,里根总统在大学的平均成绩从未超过B。事实上几乎没有人知道里根的大学成绩,大学生的回答取决于他们对里根所持的态度。喜欢里根的学生更有可能相信陈述1,而不喜欢里根的学生更有可能相信陈述2。可见,态度会影响判断。
投资者经常喜欢买入曾经给自己带来过盈利的股票,或者购买大基金公司旗下的或者明星基金经理掌舵的基金。这是晕轮效应在起作用。同样,如果投资者认同某个基金公司旗下的一只明星基金的话,该公司的其它基金也会带上光环。晕轮效应就这样发挥出了魔力。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基金公司倾力打造出一只明星基金,不管使用什么手段,将此基金作为一块招牌。而实际情形如何呢?除了少数一两家基金公司投研能力强一些之外,很多基金公司的其他基金和招牌基金业绩相差很远,经常是一只基金是中上游,其它几只基金几乎垫底。
态度性启发的再一个维度是错误的一致效应。我们几乎都有碰到过这样的情形,就是过高估计在某一问题上与我们看法一致的人在数量上的倾向性。如果我相信某件事情,我就匆忙下结论,大多数人都与我感同身受。比如当我买入某只股票后,我所希望听到的,当然是利好的消息。于是有意无意地排斥利空的,亲近和自己有相同观点的人,过滤相反的内容等,由此导致了信念强化。当购买了某只基金后,由于一致效应的错误影响,人们会不由自主的认为其它人也看好该基金,人们用自己的看法去推测别人的看法,处于我认为是对的,别人也会认为是对的虚假幻觉中。由此产生的后果是,过度的乐观和自信。
投资教训是,用事实,而不是态度,去评价你的投资对象,不要让你的情绪产生影响。
相关链接:
责编:肖成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