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国内财经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四万亿推动经济复苏 全年“保八”无忧

 

CCTV.com  2009年07月06日 08:2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综合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在全球经济负增长的阴霾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上半年,从消费数据到作为经济先行指数的制造业采购人经理指数PMI,从发电量到GDP,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专家预计,随着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发挥成效,下半年经济增长率有望进一步提高,全年“保八”无忧。 

  四万亿推动经济复苏

  2009年1月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上升,3月份突破50%的经济扩张临界点,而从3月份开始,PMI连续4个月保持在50%以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PMI超过50%,显示我国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

  银河证券宏观高级分析师张新法表示,除了先行指标的可喜变化,年初以来发电量降幅也持续收窄,此外,投资出现超预期高增长,消费保持平稳增长趋势,进出口降幅收窄,环比出现积极因素,这些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上升通道中。

  事实上,1-5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3520亿元,同比增长32.9%,为2004年5月以来最快增速,与今年1-4月相比加快2.4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比加快7.3个百分点。1-5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70亿元,同比增长15.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消费仍保持17%左右的较快增长,自今年2月以来稳步上行。

  国家扩大内需的四万亿投资计划,被认为是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巨大推动力。为了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定调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此后,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落实。包括四万亿投资,以及结构性减税政策等,今年以来创天量的信贷投放更是为企业输送了“血液”。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指出,中央今年要扎实地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包括增值税转型和成品油税费改革,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型的收费,对住房转让环节的经营税暂行一年减免政策,进一步提高纺织服装等产品的出售退税率等。

  在信贷投放方面,今年前5个月我国新增信贷5.84 万亿元,同比多增3.72万亿元。专家表示,高速增长的信贷投放,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为企业渡过危机和经济回稳提供了助力。

  经济增速有望逐步提高

  对于下半年的经济情况,业内基本持乐观态度。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张永军表示,一季度GDP 6.1%的增速应当就是底部,二、三、四季度会逐步提高,经济增长率将会保持拾级而上的态势。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对记者表示,下半年来看,投资的强劲增长可望继续保持,二季度预期去库存化会基本结束,三季度房地产投资加速,四季度出口降幅收窄甚至正增长,经济增长的动力会越来越强劲,预计2009年GDP增速将逐季回升,全年GDP增长可达8.2%。

  “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速保持8%以上增速应当没有问题,全年来看,保八目标也可以实现,四万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还将持续显现。”张新法表示。

  对于中国经济下半年增长的动力,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指出,中国经济恢复增长将主要依赖投资。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是消费、投资、出口。1980年到2007年消费占GDP的比重在下降,其下降所让出的空间,基本由出口填补,出口占GDP比重上升,而投资占GDP的比重非常稳定。

  李扬说,从消费、投资和出口三方面来看,增加消费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尽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速度低于GDP增速,其占GDP比重在下降。收入的提高涉及分配问题,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而在出口方面,外需回稳也需要时间。

  “事实上,2008年10月以来我国经济刺激政策主要是针对投资的,条条大路通投资。”李扬指出,下一步大力发展投资,需要注意的是投资区域方面,中部、东三省以及西部投资意愿大于沿海,产业方面,工业化和高端服务业相关产业也在上升,资金来源方面,政府投资力度很大,而民间和社会投资如能得到带动,则是投资持续增长的长期动力。

  经济长期发展的动力还在于结构调整,包括目前已经推出的十大产业振兴调整规划,以及对科技方面的投入,李扬指出,科技进步是长周期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同时启动了十六项重大科技项目,希望在这些项目的探讨中,找到未来的经济增长点。

  诸建芳表示,除了用经济刺激来弥补外需不足,经济转型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事实上,政府在本轮经济刺激中,已经将推进转型贯彻到具体的政策之中。中央特别强调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结合起来,在实施短期经济刺激的同时,抓住时机消除制约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影响长远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向内需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资源配置开始转向内需领域,内需导向部门的投资和就业增速已经超过出口导向的部门。与此同时,相对于外需导向的产业和行业来说,满足内需的产业和行业增长更快。

  复苏基础还不稳固

  数据显示,宏观经济大方向向好的局面已经确立。不过专家认为,从种种迹象来看,中国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

  首先,未来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是外需在较长时期内继续萎缩。从国际来看,美国经济的回暖主要是建立在今年初以来美国出台的救市措施上:其一,美国政府要求把所有金融市场的合同兑现期通通推迟到2011年;其二,从今年初开始,美国允许金融机构改变会计准则,即可以不按现值而是按原始投入价值编制会计报表。这两条是把危机后延,甚至可能加重以后的危机。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认为,如果世界经济还没有回到稳定复苏的轨道,中国经济的回暖就会持续受到持续牵扯。

  其次,是民间投资能否持续回暖还不确定,5月,非国有企业投资略显回暖,增速达到危机之前的水准。但是专家认为,目前民间投资增长主要不是市场最终需求改善的结果,而是政策溢出效应和对未来经济与市场的预期驱动的,持续时间难以估计。

  第三,作为中国经济的“黑马”,内需呈现疲劳现象。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室主任王小广担心,下半年消费需求增长可能会放慢,因为下半年就业压力很可能更大;而且,消费的调整有滞后性,一般是GDP先调整,然后消费才调整,目前实际消费增速几乎没有调整,“恐怕下半年或者到明年会有调整”。

  第四,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升挤压经济复苏。如果以上隐忧都可以排除,那么宏观经济大方向向好意味着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可能在需求和流动性因素推动下上升。作为世界能源进口大国,高油价不但将挤压国内中下游企业的利润,也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所长李向阳认为,“当前市场的信心仍非常脆弱,如果油价继续攀升的话,刚显现复苏苗头的一些行业将受到更多冲击,对经济整体走向复苏有着较大的不利影响。”

  相关链接:

1/2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