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国内知名企业面临被国际商业巨头收购的命运时,保护民族品牌的声音马上响彻中国上空。这次太子奶遭遇雀巢阻击的事情也是如此,又有专家站出来振臂高呼,呼喊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唤醒舆论形成共识,抵制雀巢的收购行为。(中新社7月2日)那么,保护民族品牌是不是等于自己的品牌一个也不能少,摔不得、碰不得、死不得、卖不得?这个问题的实质,其实就是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让自己既不作茧自缚又能守住底线。
中国品牌似乎陷入了一种惶惑不安、不断被追杀围剿的境地,杀手自然是中国市场虎视眈眈的国际巨鳄——它们被描述成一群处心积虑、喜欢玩弄金钱与智力游戏,擅长抓住中方软肋不放的嗜血经济动物。而且,它们毫无商业道德可言,其收购、兼并的动机令人生疑,完全是一副欲置我民族工业于死地的强盗嘴脸。绝大多数人对于这种认识深以为然,但我却不以为然。
这几天,有关中国企业要收购法国著名服装品牌皮尔·卡丹的新闻不绝于耳。我感兴趣的是,法国人会不会视之为一次民族工业的耻辱,进而有爱国的法国人采取诸如集资把皮尔·卡丹留在法国的壮举?顺着我们惯常的思路应该得出的结论还有很多,比如,法国人会不会认为这是“中国制造”即将席卷法国,摧毁法国服装工业的庞大战略的组成部分?可惜,迄今没有传来这样的消息,难道法国人没有民族品牌的概念不成?
7月2日,也就是专家们呼吁保护民族品牌太子奶的同一天,《每日经济新闻》报道,12家温州企业组成的考察团6月底出发,前往意大利马尔凯大区,与50个意大利鞋服品牌就收购、合作等事宜进行接洽,标志着温州商人即将加快收购国际品牌的步伐。从收留市场败将皮尔·卡丹到主动出击寻找美味猎物,贯穿其间的商业逻辑非常明确:放眼全球,将世界看做一个统一的巨大的商业蛋糕,全力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商业格局再调整,从而找到更好的属于中国的商业机会。
既然雀巢能来,我们为什么去不得,反之亦然。如果我们全力阻击国际资本收购民族品牌的做法是正义凛然的话,那么,温州商人组团收购欧洲品牌的行径就是可耻的、卑鄙的。逻辑的悖论就在这里。
如果大家各自为战,都高举民族品牌大旗的结果就是,国际间根本就不应该,也不可能发生一桩跨国的品牌收购交易,用老死不相往来的方式,完成孜孜以求的自我保护目的。这种早已被丢进历史里的陈旧落后思维,既解决不了发展问题,更解决不了自强问题,注定成为国际贸易中闭关锁国的孤家寡人。
当然,中国经济尚未发达到能够产生灿若星辰的驰名品牌的地步,而当前每个处在被捕杀状态的品牌,又都是行业中难得发展起来的翘楚,因此分外让人珍惜,非常有必要采取非常措施加以扶持。对于那些采取非法手段扼杀幼稚企业的做法,要坚决打击,但这不等于一个品牌一个企业可以放纵自己肆意而为,不管有没有决策失误,不管有没有浪费战略机遇。恰恰相反,对于那些由于自身的原因没有做大做强的企业,它的命运必须交给市场来决定,而不能赖在民族品牌的大树下,撒娇甚至撒泼起来。
中国人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它们来得,我们就去得,这才是一个公平的世界,不是吗?(高永峰)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