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很感激股市,否则,凭我们两夫妻的工资收入,是不可能圆我女儿的留学梦的。"作为杭州最早的老股民之一,朱亚非女士对中国资本市场可谓充满了感情。
在去年的大跌中,朱亚非成功出逃。不过,在今年的反弹行情中,她却憾失良机。"我是去年大盘跌到2245点的时候买了8万元股票,之后一直不敢加仓,到现在也就10多万元的市值。"朱女士说。
今年50多岁的朱亚非和爱人都是国有企业的员工。朱女士说,1990年前后,她的收入还只有30多元一个月。不过,凭着对市场的敏锐嗅觉,从那一年起,她逐渐走上了在资本市场这座潜在金矿里的"掘金"之路。
那时候,国债还没有被绝大多数市民所接受,国债销售情况不佳,折价出售的情况很普遍。厂里一名员工通过渠道以五六折的价格买了一批国债后到厂里推销,许多同事都不敢要,胆大的朱亚非以七八折的价格买了第一批国债,并在上市前后抛售,一下子赚了2万多元钱。这是她在资本市场掘到的第一桶金。
A股市场成立后,朱亚非虽然对股市还一知半解,但她能感觉到:这是个新兴的资本市场,是个赚钱的地方,机会来了!1991年10月,她在杭州办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东账户,代码是A100462596,成了杭州第一批股民。10月9日,她在延安路184号浙江证券的营业部买了第一只股票--真空电子,数量为9张(每张相当于100股),每张的成交价是585.7元。
那时候,杭州还不能买卖深圳的股票,要买深圳股必须跑到上海的万国证券公司。于是,1992年,朱亚非把才10岁左右的女儿托给爱人照看,自己挤火车跑到上海,又扎进人山人海的队伍中,花4万多元买了第一只深圳股深宝安,当时的股价是每股12元左右。
由于交易不便,所以到第二年她才跑到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准备把手头上的深宝安卖掉,但第一次没有交易成功。第二次她又跑到上海,卖出后获利将近8万元。
股市里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给朱亚非教训最大的要数申华实业和兴业房产这两只股票,当时证券市场还没有涨跌幅限制,上证指数从1500多点一直跌到300多点,许多个股跌幅惊人。等她把申华实业抛掉的时候,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股价就涨了一倍。接下来的两天该股继续疯涨,股价也翻了好几倍。兴业房产她是亏了近10万元割肉出局的,同样没过几分钟该股就开始大涨,股价短时间翻了一倍多。
不过,股市带给朱亚非更多的是成就感,随后股市的两波牛市,彻底改变了朱亚非一家的生活。2001年,女儿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为了圆女儿的留学梦,朱亚非夫妻俩自费送女儿到荷兰留学,一直到硕士毕业,前后花了40多万元,女儿最终在香港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2005年,朱亚非又用股市里赚的钱买了一套房子。
"如果不是股市,像我们这样的工薪阶层,是做梦都不敢想像送女儿出国留学的,更不用说买房了。"朱亚非说。
相关链接:
责编:张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