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靠什么从1600点涨到3000多点?信贷资金是如何违规入市的?
专家称监管层下半年或将收紧信贷
家住北京南城的南勇是一位老股民,也是一个被深度套牢的投资者,他看着最近股指的不断攀升非常激动。但自从听说“银行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会造成股市虚高”的消息之后,他就开始琢磨,“这到底是什么回事儿,国家不是明令禁止的吗?这些资金要是撤走,股市不就崩盘了吗?”
南勇的担心不无道理。
7月8日,央行一改惯例,提前发布公告称,6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较上月新增近1.6万亿元。这意味着上半年累计信贷投放量达到7.4万亿元,提前完成央行年初规定的全年信贷5万亿元的额度。
“天量”信贷让人惊诧之余,很多人都“懵”了。
当人们对此行情纷纷表示“看不懂”的时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的言论让市场“炸开了锅”。
他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根据今年前5个月5.8万亿元的贷款规模计算,约1.16万亿的信贷资金流入到了股市。
对此,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上次牛市时,专业机构曾估计有四分之一的信贷资金入股市,从这个角度看,魏的判断有一定的可信度。”
7月14日,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消息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持续攀高的信贷增速已经让监管层很是头痛。他说,目前,监管层在两个方面左右为准:一方面,担心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会对实体经济的复苏进程和中央的经济刺激计划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糟糕的实体经济现状决定了不能随便改变宽松信贷政策的方向。
上述人士称,考虑到目前的情况,监管层或将在下半年通过不同形式的“窗口指导”来严格规范银行发放贷款的过程,同时,也会“适度”收紧目前的货币政策。
信贷资金是否现身于股市?如果有,是否会造成股市的虚假繁荣?“天量”信贷是否还会继续?一直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不会因此而作出调整?
信贷资金违规入市
“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信贷资金,主要有两个原因。”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陆新晨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一是很多中小银行在第二季度结束的时候大规模放贷;二是包括银行在内的企业担心货币政策在下半年可能收紧,所以抢在上半年的宽松环境中先把贷款规模拿到手,以备后患。
对于“天量”信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余永定表示,“信贷数字令人担忧,希望有关部门作出解释。”
根据审计署日前发布的审计公告称,由于一些基层银行审核把关不严,一些企业利用虚假合同和发票办理票据贴现,部分贴现资金被存入银行谋取利差,而未注入到实体经济运行中。
那么,剩下的信贷资金去哪儿了?
安邦咨询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明旭认为,半年来,信贷资金至少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三个领域:为配合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绝大部分资金通过银行贷款进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等实体经济领域中;一小部分资金通过票据贴现方式被企业借出后,又再度被企业存入银行;此外,不排除还有一部分资金进入到了资本市场。
“每轮股市的异动,似乎都与信贷狂潮相关联。”中国工商银行投行中心高级分析师史晨昱表示。
此前,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贷款都流到了股市、楼市和大宗商品市场。他警告说,如果央行不收紧银根,未来不但会引发通胀,而且将对人民币产生贬值的压力。
谢国忠分析,原来中国一年有4万亿元左右的新增信贷规模,现在增加的信贷已经接近8万亿元,“另外4万亿元最终会变成通胀”,“如果中国一年的GDP是30万亿元,4万亿元就意味着百分之十几的通胀”。
“如果股票市场的整体估值都严重偏离经济基本面支撑的话,就会认为股市出现泡沫,”李明旭说,现在结构性的泡沫已经比较严重,但是,因为大盘蓝筹股的估值还没有太大的偏离,所以还不能认为市场已经整体泡沫化。如果整体估值进一步发展,大幅向上推高,就有可能出现全面的泡沫化。
相关链接:
责编:张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