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上市申请首日现场直击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什么是创业板,在哪儿设立,这并不重要。人们关心的是,这里能否成为另一个致富天堂。
7月26日,随着中国证监会正式开始接收创业板发行申请材料,市场期盼已久的创业板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中国证监会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接收申请材料只是受理企业上市申请的第一个步骤,证监会将高效、公正地审核创业板企业的上市申请。”
“经过10年酝酿的创业板,可能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后一次致富的机会。”在《中国经济周刊》对众多中小散户的采访过程中发现,持这种心态的中小投资者不在少数。
期待归期待,与证监会、保荐机构的“高调出击”相比,在A股市场上早已身经百战的中小散户们此时却显得极为冷静。据统计,截至7月26日,创业板开户数约为18.8万户,明显低于市场预期。
广大散户担心的是,投资创业板是否会像在主板市场上炒新股那样,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创业板的游戏规则能否有效地规避风险?创业板,到底是谁的投资天堂?
7月26日是证监会接收创业版发行申请材料的首日,这天上午,《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证监会工作现场直击创业板发行申请受理现场。
创业板“众生相”
7月26日早上8时,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富凯大厦,中国证监会的办公地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辆维持秩序的警车停在大厦门前,大厦一层内,证监会的工作人员“整装待发”,准备迎接首批申报企业。
上午9点整,首家申请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在保荐人的带领下正式递交了申请材料。记者发现,虽然准备申请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但它们准备的上市材料却一点都不比主板上市的企业少,几乎每家的材料都装满了一大箱。
据介绍,当日,共有38家保荐机构、108家企业向证监会提出了创业板上市申请,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节能、现代服务等六大行业。
这与此前证监会摸底调查结果的上限基本吻合。此前证监会曾披露,符合条件并有意向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有50—100家。
“很累、很紧张。”一家企业的保荐人在婉拒了记者交换名片的要求之后说,“别采访我了,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据了解,他这次带的项目是一家北京的中小型科技企业。
一家券商投行部的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几天公司上下都在加班加点,就是害怕申报材料出现差错。”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平安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是当天申报数量最多的3家券商。其中,平安证券共上报了10家企业的材料,行业大多以新材料为主。
“创业板可谓十年磨一剑,它的推出对中国资本市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创业板态度,现场不少企业负责人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