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阶段性震荡格局
□财通证券 陈健
本周大盘在击穿30日均线后出现了加速下跌,收出向下破位的“周中阴”,预示着3478高点已成为阶段性头部。从本轮行情的驱动力量看,流动性宽松、政策利好及企业盈利预期向好是核心因素。但近期政策微调的累积效应开始释放,使市场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尽管政策还未行至全面转向的关口,但对市场心理层面上的影响已然明显,使流动性这一行情主导驱动力出现阶段性弱化,多头信心遭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市场步入阶段性震荡格局。
从本周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仍将支持股市泡沫的继续存在。7月出口受基数影响,同比降幅有所扩大(-23%),但环比继续回升10%,显示出口正在缓慢复苏,预计下半年中国出口将继续改善;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559亿元,较6月份显著回落,但这并不代表流动性缺失,未来信贷增速仍将保持惯性,而居民和企业存款都出现减少,意味着存款活期化趋势正进一步加速,很可能是流向了股市;CPI和PPI同比跌幅继续扩大,说明当前特别是在三季度不存在通胀问题,那么,股市的宽松流动性环境会继续保持。
从技术面来看,大盘在击破7·29的3174低点后形成了双头的雏形,即7月29日3454高点和8月4日3478高点的双头,并且5、10、20日均线形成空头排列,此轮行情的生命线10周均线也被击破,因此,调整的时间和空间将被打开。但由于短期市场连续大跌是因为存在负面效应被夸大的嫌疑,待市场恢复理性认识后大盘展开报复性反弹的可能性较大。
不过,即便大盘出现报复性反弹,还不能立马扭转阶段性震荡调整的局面,只有经过充分的调整,大盘才有重拾升势的可能。因此,短期内大盘极有可能形成宽幅箱体震荡格局,可能会重现5·30“先跳水,再震荡,后走强”的行情趋势,可以预期的是,在市场流动性仍极度充裕的形势下,箱体震荡之后市场可能会在三季度末之前见到年内的高点。
如果说今年到目前为止行情核心主题是顺着“投资”演变,未来市场的投资重心必然向“消费”转移。根据“保增长、调结构、促内需”的经济纲领 ,在通过刺激投资“保增长”大功告成之后,后一步政策着力点必然是转向于“调结构、促内需”。建议短期继续关注防御性行业交易性机会,及新能源、低碳经济概念股,4季度即将召开哥本哈根会议,国内新能源政策也正在呼之欲出,节能减排、新能源的机会仍然值得关注。
下周趋势 看平
中线趋势 看多
下周区间 2870-3255点
下周热点 低碳经济,防御性板块
下周焦点 基金发行,新股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