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人物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刘明康:中资银行拓展境外业务面临风险

 

CCTV.com  2009年08月18日 08:2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国商报  

  与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的速度一样,风险正以同样的速度暗涌。很多银行在进入新的境外市场时,并不清楚自身的竞争优势(310368基金净值,基金吧)是什么,以及客户为什么会放弃现有的国内银行而选择它们。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和银行最大的风险,因为它还不知道自己面临什么风险。

  “中国的银行在海外设立的分支机构,正面临诸多潜在风险。”近日,一银行业人士向中国商报记者透露。

  据了解,金融危机去年下半年在全球蔓延之后,中国银行业纷纷举兵进军海外业务。1月15日,招商银行完成了对香港永隆银行的强制性收购;6月5日,建设银行在伦敦和纽约设立了分行;6月底,泰国最大的银行盘谷银行同意向工商银行出售19.26%的泰国ACL银行股份,与此同时,工行还计划入股泰国排名第七位的京都银行(SCIB)。

  一系列的中国银行业海外拓展计划在或明或暗地显露出来。

  尽管在多数专家看来,金融危机是我国介入国际金融市场的契机,中国银行业业务国际化进程已不可逆转,但海外业务的风险在这一轮中国银行“走出去”的冲动中已经开始显山露水。

  “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过去的时刻,希望中资银行在拓展境外业务及海外并购方面要谨慎行事。”在不久前的一次公开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这样提醒说。

  走出去的虚幻

  “我认为中国的金融机构进行全球扩展是一种必然。其次,考虑到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发挥的作用,这种扩展是一件好事。”冼博德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在中国银行业全球扩展上持有跟国内专家一样的观点。

  冼博德,渣打集团行政总裁。身为早在100多年前就有海外业务的渣打集团的当家人,冼博德深谙金融机构全球扩展之道。

  150多年前,渣打银行就在上海和加尔各答设立了首批分行。作为成立之初就定位一家国际性银行的渣打,尽管现在其总部设在伦敦,但在那里办公的员工仅有2%左右。

  对于渣打银行的国际化,冼博德用了一句令人诧异的话来描述:“渣打银行并不在英国开展国内业务。”

  渣打显然是做国际业务的老手。冼博德坦言,从某些方面来看,走出国门,拓展境外业务相当容易。但是困难之处在于如何找到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方式。

  在冼博德看来,金融机构如银行要成功进行国际扩展,首先要能够回答好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要进行国际扩展?

  答案似乎显而易见:许多银行在其国内市场取得成功,逐渐发展壮大,它们因此认为境外扩展业务同样也能取得成功。

  “这是错误的想法!”冼博德说,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单纯的企业规模及国内市场上的成功业绩,并不等于能够在境外市场上获得成功。“大多数事例恰恰与此相反,我们能够举出很多不成功的例子。”冼博德更相信,成功需要清晰合理的战略理念。

  尽管企业拓展全球业务的一个核心和普遍的理由是,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市场。但冼博德表示,对于中国的银行企业而言,这并不是一个令人信服的原因,“因为你们所在的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

  东亚银行南京分行行长许华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中国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也是潜在收益最高的市场,占领了中国市场就意味着占领了全球市场。”许华8月11日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在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多样化上,也是时下银行业拓展全球业务的一个重要理由。在冼博德看来,这个表面上很堂皇的理由,事实上也并不充分。

  “它通常意味着你要承担许多你知之甚少的风险,”冼博德说,全球多家银行采取过这种战略,然而它们中的许多现在却对此战略感到后悔。

  相关链接:

1/2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