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使用附属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是为了方便异地理财。例如信用卡异地刷卡可免除手续费,到异地上学的大学生可将学费存入信用卡中,在异地刷卡交学费,这样就免去异地提款1%的手续费。
银行业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学生信用卡门槛提高后,未满18周岁或没有父母书面确认的大学生,若有用信用卡消费理财的需求,也可通过使用父母信用卡的附属卡来理财。 附属卡同样也有信用卡透支的功能,能满足大学生刷卡消费的需求,但附属卡依附于主卡,附属卡消费欠款由主卡无条件偿还,等于有主卡的第二还款来源,这就不存在大学生透支无法偿还的问题;而且家长还可通过设置附属卡透支额度控制子女的消费额度,避免子女过度刷卡消费。
仍需加强理财教育
其实,对于银监会的这一通知,不少大学生颇有微辞,认为有“一刀切”之嫌。有分析人士认为,信用卡对积累学生个人信用、培养正确的理财习惯有着重要作用,暂时的停办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学生还是未来的主力消费人群以及银行未来不可缺失的重要客户资源,“封杀大学生办卡”这种“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做法并不明智。
也有人认为,对于大学生这种不理智消费的探讨不应过多地集中于学生这个环节,而是应该将其置于社会大环境中进行考量。任何现象必然有其社会根源,受西方发达国家影响,在消费主义成为时代潮流的背景下,大学生迅速成长为狂热消费一族,而国内的理财教育却没能紧随发达国家的步伐。纵观欧美等国,他们“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的理财教育观念是我们所远不能及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赵锡军认为,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并非长久之计。他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此事:一个是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教育;银行也要在发卡方面进行严格的财务审查;另外有关监管方对整个市场要有规范,“与其一味地让大学生与信用卡绝缘,不如让信用卡给大学生们上一堂理财课,让他们在实践中养成科学理财的习惯,理性消费。”
相关链接:
责编:陈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