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连涨70天,带动农产品价格普涨,社会通胀预期增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北京报道
猪肉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据农业部对全国470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8月12日,全国猪肉平均价格17.79元/公斤,比之前的一周上涨3.3%。除海南、青海两省外,其余全国各省份猪肉价格均上涨。截至8月12日的当周,猪肉价格已经是连续9周回升,累计涨幅为15.8%。
在猪肉价格上涨的引领下,8月上半月,全国农产品价格出现普涨。
8月27日,国家发改委在官方网站显著位置刊登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加强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监管”,迅速占据了各大网站的头条,“少数商品价格上涨,社会通胀预期增强”是官方第一次关于近期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争论的表态。
随后,在同一日,国家发改委又以“近期肉蛋价格上涨不会导致明显通货膨胀”为题,进一步指出“肉蛋价格上涨是正常的恢复性上涨,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以化解市场对通货膨胀的恐慌。
由猪肉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论调又卷土重来。猪肉涨价,真的会带来通胀吗?
猪肉价为何连涨70日
“前臀尖、后臀尖和五花肉都卖到每斤10元以上了!”8月26日,记者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家京客隆超市看到几种猪肉价格(前臀尖是10.3元,后臀尖是10.9元,五花肉是10.2元)基本都在10元/斤以上。这样的价格不由得引发了顾客的感慨。
其实不仅是北京,全国各地的猪肉价格近几个月都有明显的上涨。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8月中旬(8月11日-20日)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相比8月上旬,除了蔬果受季节影响而价格波动较大以外,猪肉和鸡鸭成为价格变动最大的食品品种。其中,猪后腿肉和五花肉,价格都比上旬上涨了2.8%。从国家统计局的监测来看,从6月中旬开始至今,猪肉价格已经上涨了70日。
此次猪肉价格持续上涨,跟4月份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时,因不准确的“临时用名”而受到牵连的生猪行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当时生猪抛售得非常厉害。那些达到出栏的和还没有达到出栏的,都被迫出栏了。”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郭会勇向《中国经济周刊》回忆说。
但是时隔3个多月之后,全国各地猪肉价格又出现普涨,终于让那些深受甲型H1N1流感打击的养猪专业户们扬眉吐气。
河南省许昌市一家生猪合作社经理张子安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当时情况糟糕透了,从生猪身上赚不到钱,我们也都非常绝望,快挺不过来了,但没想到山不转水转,在今年夏天这个平时猪肉消费的淡季,猪肉价格不知为什么这么快又涨上来了。”
像张子安这样心存疑惑的人不在少数。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到8月21日当周,鲜猪肉价格为每斤11.69元。该价格比两个月前高出11%,但是仍比2008年最高点低了20%。
“猪肉价格的上涨跟国家收储有一定关系。首先,受上半年猪肉价格跌破猪粮比6∶1的盈亏平衡点影响,国家为保护生猪养殖户的利益,启动了冻肉收储政策,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得到部分缓解;其次,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助推了猪肉价格上涨。”参与了2004年以来每年中央1号文件的起草工作的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猪粮比是指每公斤生猪价格和饲料类粮食价格之比,可直接反映养殖户的盈利与否。
今年6月13日,国家三部委联合启动国产冻猪肉的收储工作。商务部发布的消费述评中指出,自6月中旬收储国产冻猪肉以来,猪粮比回升到6:1以上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使得猪肉价格相比之前有所回升。
“最近新一轮的猪肉价格上涨还是一个恢复性的上涨,还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因为猪肉价格去年跌得太低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郭会勇则从另一个角度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了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
“最主要是由于存栏结构造成的。农业部公布的全国存栏4.5亿左右,还是很充足的。但是在存栏结构中,大猪和中猪比重偏低,造成现在的存栏结构不合理。”郭会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因为生猪养殖一般是4个月到5个月的出栏时间。而今年4月到6月的上半月,生猪养殖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再加上4月份的H1N1流感,生猪抛售得比较厉害。
“可以肯定地说,当时补栏的也非常少。如果4月份补栏,到现在应该刚好出栏了。所以造成现在存栏结构中,可供出栏的猪比较少,进而导致价格上涨。”郭会勇说。
郭会勇告诉记者,存栏和出栏是畜禽生产中两个常见概念,也是畜牧经济的两个统计指标。生猪存栏量,是指某一地域的生猪在某一时刻的饲养数量;生猪出栏量是指某一地域的生猪在某一时间段的出售或屠宰数量,也是养殖户拿到市场上在一定的价格下愿意出售的实际生猪数量。
“到9月份,出栏就比较充足了,充足后价格就能稳定下来。”郭会勇说。
其实,我国生猪价格的跌宕起伏已有多次,但一直都没有完全摆脱“过山车”规律。据农业部调查研究显示,近30年来,我国生猪价格大体经历了6次明显波动,年环比增长超过10%,其中1988年、1994年和2006年3次大波动,年环比增长超过50%。尤其在2006年,湖南、湖北、四川、河南、山东5个主产省,生猪出栏平均价格在1-5月份跌幅近24%,而5-12月间涨幅近65%,全年振幅巨大。为了稳定猪肉价格,2007年7月30日,《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出台,提出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主要政策措施是建立能繁母猪补贴制度、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对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政策、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加快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等。
“国家审时度势在关键时候出台政策,对抑制2007年的通货膨胀起了很大作用。比如推出的能繁母猪保险现在还有。这些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宋洪远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