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市场热评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高价发行就是圈钱吗

 

CCTV.com  2009年09月09日 08:08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国证券报  

  国内资本市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市场化取向,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兼顾国内实际,然而,部分人士以中国建筑、光大证券等高市盈率发行为例,认为发行改革就是高价发行,而高价发行就是向投资者圈钱。上市融资、高价发行真的就是圈钱吗?

  发行价格是市场决定的结果

  无需讳言,在本次改革之前,确实存在对发行价格某种形式的干预,窗口指导也好,政府干预也罢,总之,发行价格的决定机制和过程不完全体现市场的因素和买方的意愿,业内一直呼吁要求放开发行价格。本次改革倾听了业内的呼声,遵循了市场化的方向,将发行价格的决定权完完全全交给了市场,由发行人和保荐机构按照香港、美国等地成熟的价格发现机制组织询价,最终确定发行价格。所以,高也好,低也好,都是市场决定的;寻找高的理由,低的道理,也只能从市场方面找原因,不能回到找政府、要监管部门干预的老路上去,不能价格高了要压价、将来发行失败要停发、要救市。一句话,既然我们选择了市场先生,就得接受市场之手选择的结果。

  沿着上述逻辑考察中国建筑、光大证券等的发行价格,不难发现,造成发行价格偏高的根源在于目前二级市场的非理性亢奋,正是这种倒逼机制给了一级市场投资者某种强烈的暗示和信号。实证研究表明,二级市场状况好,融资活动就活跃,发行价格也水涨船高;二级市场状况差,融资活动自然就受到制约,发行价格也相应降低,甚至出现发行中止的现象。这里的因果关系是很清楚的,可惜在国内常常会受到误读,很多人想当然的颠倒,用供求关系去推理,认为不发新股,股市就会涨;发行新股,股市就会跌。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既然发行价格是受市场大环境所制约的,我们就要接受市场亢奋时发行价格偏高、市场很悲观时发行价格偏低甚至没有订单、发行失败的现实。其实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近的如去年的恒大,远的如科技泡沫前的网络股,中海油的二次上路等等。所以,对于目前的发行价格,不妨放长眼光,“风物长宜放眼量”,在市场相对理性时再观察一下,经历较长的周期,比如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恐怕会有不同的认识,会得出更经得起时间和事实检验的结论。若眼下一定要想使发行价格显得理性些,首先就应使二级市场的表现更理性一些。不然,除了放弃市场化的方向,“穿新鞋,走老路”,其它修修补补的方式,又能有多大实效呢?

  相关链接:

1/2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