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3日专电题:匹兹堡峰会承载中国提升“话语权”新期望
新华社记者韩洁、姜锐
备受关注的G20匹兹堡峰会将于24日拉开帷幕。舆论认为,与今年4月的G20伦敦峰会相比,此次峰会承载着中国在国际社会提升“话语权”的新期望。
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在会前对媒体表示,在前两次峰会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中方希望此次峰会取得的积极成果之一,就是按照伦敦峰会制定的时间表,积极推进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改革,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权。
G20博弈已进深水区
G20峰会能否唱好“同一首歌”
事实上,早在本月初举行的“金砖四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曾发表公告,提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投票权分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7%和6%的新目标,以保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投票权。
分析人士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改革当今国际金融体系,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治理结构一直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心声。从周小川提出“超主权储备货币”设想,到伦敦峰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六点建议,再到近期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诸多举措,中国正越来越清晰向外界传递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声音。
G20伦敦峰会上,20国领导人一致决定将IMF的可用资金提高两倍至7500亿美元,并增发2500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SDR)。9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即宣布与中国人民银行达成协议,中国将以人民币而非美元购买不超过500亿美元的IMF债券。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郭庆平表示,中国以购买债券的方式支持IMF扩大融资,有助于增加IMF的可用资源,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力度,也有利于中国实现储备资产的多元化。
此外,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不断推进。2008年12月以来,中国先后同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签署了总额达6500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今年4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共5个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而7月初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正式开启则迈出了人民币国际化征程的坚实一步。
值得关注的是,9月28日,中央政府还将在香港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财政部表示,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内地以外地区发行人民币国债,此举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将会促进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发展,推动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结算和流通,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货币互换、结算试点、特区发行人民币国债都是中国政府为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之举,但从长远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是在国际市场实现完全可兑换,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同时,左小蕾也指出,人民币最终能否成为超主权的储备货币本身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中国应利用好G20峰会的平台,积极参与到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国际金融新秩序制定中去,并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从而提高中国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的提升,才能带来话语权的真正提升”。
相关链接:
责编:肖成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