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机构看盘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深幅调整之后 补仓与减持的抉择

 

CCTV.com  2009年10月27日 16:0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综合  

  今日A小幅低开,随后震荡走低,市场人气溃散,指数一泻千里。从盘面观察,行业指数全线下跌,受利好信息刺激的电器,汽车,保险相对抗跌,有色,钢铁,煤炭石油等权重板快跌幅沉重。两市近1500只个股下跌,哀鸿遍野。

  截止收盘,沪指报3021.46点,跌2.83%,成交量1437.7亿;深成指报12412.45,跌3.14%,成交量915.6亿。

  一 热点点评

  业绩亮丽及投资范围放宽 保险股相对抗跌。险资投资范围再度放款,保险结构投资企业债的上限放宽至40%,1.5万亿险资可以进驻企业债。另一方面,中国人寿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净利润198.74亿,同比增长51.58%,第三季度单季实现净利润59.54,同比增长高达154.55%。不过从盈利结构来看,中国人寿前三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18.4亿,去年同期是亏损60亿,这是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从之前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来看,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收益1099.7亿元,好于去年同期,而且上半年保费收入5986.1亿元,同比增长6.6%。从A股三家保险公司来看,2009 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净利润同比增长 29.2%;中国平安同比减少 38.8%;中国太保同比减少 57.1%。中国人寿业绩分布均衡,我们认为如果不考虑投资收益,中国人寿全年业绩呈现小幅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大,其环比增长相对较慢,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则因为去年业绩基数高,全年业绩偏于中性,而环比增长相对快。我们认为保险股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保险在国内属于朝阳行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保险意识的增强以及保险体制的健全,可发掘空间还很大。当前,险企的保费收入与投资收益双双向好,显示行业回暖比较迅速,投资收益也明显受益资本市场,行业有望重新估值,而且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都出现A股和H股价格倒挂。保险股仍然是长线投资者值得关注的品种。

  二 宏观面及技术形态分析

  宏观面上,根据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能源供应总体平稳,产量继续保持增长。1~9月份,全国能源生产总量20.1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9%。周喜安表示,预计第四季度煤炭供求将继续保持相对平衡格局,市场煤价格有望保持相对稳定。电力方面,1~9月全社会累计用电量266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统计显示,全社会用电增速从1月份的-12.9%,回升至7月份的6%、8月份的8.2%和9月份的10.2%。

  点评:能源的供需情况往往反映了工业的运行情况,是对经济情况的折射,从公布的数据来看,能源供需稳步回升,和经济运行态势大致是吻合的,特别是用电量,因为工业用电占总用电量的70%以上,所以社会用电量的情况对工业的景气度,开工率都是一种很好的反映。值得一提的是,四季度往往是能源需求旺季,能源需求和价格都有望提升,所以我们认为投资者四季度可以对能源股给予关注。

  技术形态上,今日大盘K线形态出现中长阴,而且光头光脚,显示空头占据了绝对优势,沪指触及60日均线,我们认为多空上方在当前点位会进一步争夺,市场可能维持弱势震荡。

  三 后市展望

  我们最近一直建议投资者适当持币,因为市场短期面临一些潜在风险,不确定因素较多,今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到底逢低补仓还是进行减仓防止进一步下跌?我们认为如何操作首先需要分析市场下跌的原因,然后根据利空因素的后续影响来决定是补仓,减仓还是观望。我们之前分析,市场当前面临的风险,首先是货币政策微调的风险,管理层对流动性适当控制的行为和言论已经流露,虽然政策方向不会变,但从3478点的微调来看,短期影响之大不得不防;其次是大量解禁股的流通,虽然以工行为首的这批天量解禁股减持几率很小,但心理上有负面影响,而且信息显示汇金今年已经增持完毕,大盘股的表现将直接牵动大盘神经;再则是创业板的资金分流,虽然分流资金的绝对数值并不算大,但在市场气氛低迷的时候,却会出现雪上加霜的效果,进一步损伤投资者的信心。除此之外,三季报逐步披露完成,短线获利资金有套现需求。从时间来看,这些利空因素会影响到整个10月末,而且货币微调这颗定时炸弹尚甚至不知道到底何时会爆炸,所以我们认为市场本周可能都难有太好表现,当前外围市场也纷纷出现回调,我们建议投资者依然要保持谨慎,不急于抄底补仓,股票仓位过高的投资者甚至可以趁盘中的冲高适当减持,等待市场对利空进一步消化。

  四 操作建议

  操作上,我们认为市场需要对利空进一步消化,建议投资者不要急于抄底补仓,股票仓位过高的投资者甚至可以趁盘中适当减持,保证资金的比例,等待市场企稳。在投资者品种的选择上,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防御性较强的消费,一方面具备业绩支撑,另一方面受益政策拉动,第四季度也是消费旺季。

  (博众研究)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进入 经济频道 证券首页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