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理财参谋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投资理财流行“傍大腕” 两大技巧必备

 

CCTV.com  2009年11月15日 16:0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文汇报  

  A股市场向来不缺乏各种各样的题材和概念,这一次,“明星概念股”成为近期市场上最受追捧的热门题材。邓婕、徐帆、冯小刚、郭冬临、余秋雨……这些原本应该是娱乐头条的主角,近期却频繁出现在财经新闻中,让人颇感意外。随着“华谊群星一夜暴富”、“余秋雨十年潜伏徐家汇商城”的样本效应被无限放大,明星人物炒股的手法和路径正在被许多散户纷纷效仿。有专家指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震荡市中,“傍大腕”或许是一条不错的终南捷径,但在尝到甜头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其中蕴藏的风险。

  投资流行“傍大腕”

  从徐帆、邓婕被指是浙江东方大股东,再到如今郭冬临被发现“重仓”中电广通、盾安环境,明星概念股成为股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虽然专家一再提醒所谓的明星“重仓持股”最终可能只是庄家设下的圈套,但一个个涨停板,让许多跟风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傍大腕”的赚钱效应让众多散户食髓知味。

  掀起这股娱乐风潮最早的要算是ST国中,其在停牌3年后于今年4月17日正式复牌,当日最高曾到10.82元,较停牌前涨了近10倍,成为今年股市中最先出现的一只牛股。而更为劲爆的是,ST国中第一大流通股股东正是青岛籍的著名影星陈好。其后,余秋雨购买原始股8年赚钱上亿,以及华谊群星集体造富。一时间,各路明星借资本市场大发横财的消息接踵而至,这与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依然在6124点下滑的行情中被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实,在投资市场上的“傍大腕”、“傍明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间接投资股市的品种,如基金、集合理财产品领域,“傍大腕”、“傍明星”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只不过在这里,所谓“明星效应”是以“五星级经理”、“明星基金”的形式出现的——像华夏的王亚伟、上投摩根的吕俊、交银施罗德的郑拓、兴业全球(340006,基金吧)的王晓明等,在一些普通投资者心目中都是有一言九鼎、一呼百应魔力的明星人物。而基金公司在推出基金新品种时,也正是抓住了普通投资者这种“傍大腕”心态,顺水推舟、以“明星经理”管理基金为噱头吸引投资者,双方可谓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不过,“明星经理”招牌有时候也会是一把双刃剑,以上投摩根为例,2007年,首任投资总监吕俊出走、接任投资总监孙延群病逝、上投摩根的灵魂人物王鸿嫔近日也提出辞呈,上投摩根旗下的各只基金“明星光环”消失殆尽,规模也开始大幅缩水。根据晨星排名,中国优势、内需动力、阿尔法、成长先锋等四只基金排名均在同类基金百名之外。

  “追星”误区要避免

  有关人士指出,虽然投资者对明星基金经理的定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判断一名基金管理人是否够格“明星经理”,投资者首先必须走出以下常见的认知误区。

  误区一,基金业绩长期高于同类平均。投资者通常认为,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优秀,未来同样会取得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某基金经理刚刚接手一只基金,恰巧基金的持仓结构符合市场上涨的主流,原来持续低迷的业绩开始展露头角,这应该归功于新基金经理呢,还是老基金经理的功劳?显然,基金的业绩并没有真实反映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

  误区二,获得五星评价的基金管理人一定是明星基金经理吗?将星级评价与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相提并论,代表了多数投资者的心声。对于新基金,星级评级简化了基金筛选的过程,是对历史业绩和风险的综合描述。就像过往业绩和阿尔法一样,星级评价并不预示未来的表现。此外,星级评价的对象是基金,不针对基金经理。例如,当某一优秀的基金经理离任后,原来基金的五星评级不会随着基金经理的离职而改变。当他接管评级为一星的基金,提高星级的唯一办法只有努力做好业绩。

  “傍大腕”有技巧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投资市场竞争的加剧,投资产品、尤其是基金的“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普通投资者迷信“明星基金”、“五星级经理”无可厚非,但在选择“傍”哪位“大腕”时,并非是“腕”越大越好,还是要有自己的标准。

  首先,看投资风格是否“对胃口”。依据公开资料,紧密跟踪“明星经理”具体持仓状况,观察其在不同市场阶段投资风格的变化发展。长期来看,投资于大盘股的基金业绩表现相对平稳,主要投资于中、小盘股的基金业绩波幅相对较大,特别是市场处于大幅回调时。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的基金经理在管理基金的过程中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投资风格,其风格构成对组合风险与回报的预期。

  其次,“腕”不能太大。这就要求密切关注“明星经理”管理的资产规模增长,因为基金规模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基金的业绩,因此在选择“明星经理”或“明星基金”时,并非是“腕”越大越好。应该注意的是,当某只基金吸引新资金流入,资产规模增长到了一定程度,回报可能会被太多的资产拖累,从而由前列回归到同类平均水平。今年以来,不少基金在大比例分红或拆分的推动下资产规模迅速膨胀,从原来的“苗条型”变身“巨无霸”,为此需要密切观察其投资风格是否发生相应的改变,随时做好“移情别恋”的准备。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