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证券报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高投资持续现状?在企业资产重组中现在是否出现“国进民退”的现象?如何确保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昨日“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在京举行,各路专家替中国经济把脉,并回答了上述人们关心的问题。“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是由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等联合主办的。
同时,由泰康人寿特别支持的“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09)”最终结果揭晓,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作为主要贡献人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理论”高票当选。
善待高投资
为什么高投资一直以来饱受批评,这一现象非但没有改观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提醒,由于历史原因,过去我国的高投资建立在缩减消费、勒紧腰带的基础上,但现在的高投资并不是牺牲消费而实现的。
他建议,通过优化投资结构进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李扬提出建议:一是投资应当树立就业优先目标;二是投资需要进行区域梯度转移,不能像过去一样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应当向中部老工业区以及西部地区转移;三是优化投资行业结构,通过投资调整结构等。
李扬还对调整金融结构,发展直接融资提出想法。他建议下一步发展直接融资眼睛不能盯着正规股票市场、证券市场,要多方面考虑,比如说发展PE。如果说在危机中是现金为王,那么,投资领域中是股权投资为王。在中国,必须要解决商业银行进入直接投资领域的问题,同时要通过金融创新解决失衡问题。
专家认为,要用投资引领中国经济增长,必须和高科技结合在一起。任何一轮经济危机,总是在新经济、新产业的蓬勃发展下终结。
数据不支持“国进民退”说法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演讲的话题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最近时期企业资产重组中出现所谓“国进民退”的现象。
马建堂坦言,“国进民退”问题引发讨论,有很重要的警示意义,但总体上讲,中国经济的统计数据不支持“国进民退”的说法。
如工业领域,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资产、利润总额、税金总额、从业人数等指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比例都是逐步下降,没有一个年份是上升的。而私营企业在工业主要指标中的比重都是上升的。他建议不要唯成分论,要唯能力论。当然,一些重要行业在将来的整合、重组中,既要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还要防止垄断。
西部没有接盘产业转移
“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点是什么?一是城市化,二是中国的中西部地区的赶超。”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
从2003年以后,中西部地区增长速度快于沿海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开始缩小了。但阶梯式的发展却存在隐患。
蔡昉表示,中西部地区最有优势的地方和作为后发后起地区,能够接手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但问题是,过去这些年里头,我们看到不是中西部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发展了重化工业,资本密集程度越来越高,目前资本密集程度在制造业中已经超过了沿海地区。蔡昉认为,西部地区今后的方向是把区域发展战略扭回到比较优势上。
结构性改革要做混合运算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用简单的算术法则说出自己观点。他认为,中央提出的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稳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目标群,在具体政策的选择上,不要仅仅讲结构调整做加减法,也要做乘除法。
他强调,要善于做乘法。通过注重企业的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努力提高产业水平、装备水平,不断改革阻碍经济增长的体制机制,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同时也要敢于做除法,就是要通过国民收入分配,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证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包括着力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记者 卢晓平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