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产经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实施上限管理 固话资费下调政策障碍已破

 

CCTV.com  2009年11月25日 08:4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人民日报  

  

  1978年—2008年我国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数。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人民图片)

  囿于政策障碍,固话运营商很难通过降价应对来自移动电话日趋激烈的竞争,普通消费者也难以从中得到实惠。24日的《通知》,打破了这一障碍,固定电话月租费等资费下调成为可能——

  11月24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各自网站上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改革部分电信资费管理方式,对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从实行政府定价改为实行上限管理。

  固话资费实行上限管理,是否意味着运营商拥有了自主定价权?消费者又能从中得到哪些实惠?两部委有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

  什么是上限管理?

  运营商对固话、小灵通可自主定价,应对移动电话竞争

  《通知》最核心的内容,是对固定本地电话业务的基本月租费和本地网营业区内通话费,以及本地网无线接入电话(俗称“无线市话”或“小灵通”)业务基本月租费、本地网通话费的资费水平实行上限管理。

  有关负责人解释说,以前,上述电信业务资费均实行政府定价。电信企业推出各种资费优惠“套餐”,也需要经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实行上限管理后,意味着上述电信业务的定价权,由工信部、发改委下放给了运营商,这是对固话、小灵通资费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

  这位负责人补充说,2001年,原信息产业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电信资费结构性调整的通知》,将基本月租费按省会城市、地市县、农村和办公电话划分为4个级次,各级次内又分不同资费档次,标准为每月10—35元不等;本地网营业区内通话费共设3档,首3分钟资费标准分别为0.18元、0.2元、0.22元,以后每分钟标准分别为0.09元、0.1元、0.11元。这一资费标准一直适用至今。

  此前,由于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间竞争日趋激烈,移动电话替代固定电话的趋势更加明显,固话运营商想通过降低资费标准的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只能在有限的几个资费标准里选择。

  实行上限管理之后,电信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用户需求制订其他资费方案,自主确定资费结构、计费单位和资费标准。这意味着运营商可以打破上述定价框框,统一按通话分钟数来收取通话费,而且,具体每分钟的收费标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只会降不会涨

  电信企业要至少提供一款不高于现行标准的资费方案

  “这次改革主要调整了上述电信资费的价格管理形式,不涉及具体资费标准的调整。”在谈到改革对消费者带来哪些实惠时,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目前具体资费没有调整,但是,通过改革,鼓励竞争,有利于电信企业降低相关业务资费。此外,还有利于用户根据自身通信需求特点,自主选择最合适的资费方案,从而减少通信消费支出。

  鉴于目前我国固定电话业务市场竞争虽已初步形成,但竞争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为确保固话资费定价权下放后,运营商不会通过各种手段变相涨价,这次改革并没有完全放开固定电话等电信资费,而是对运营商的资费水平实行了上限管理。这也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措施。

  这位负责人解释说,《通知》要求电信企业至少向用户提供一款与现行标准资费的资费结构、计费单位相同,且不高于现行标准资费的资费方案,供用户选择。形象地说,就是以现行标准资费为标准,为运营商设定了一个价格“标杆”,从而确保改革后整体资费水平不会提高。记者 朱剑红 王 政

责编:王玉飞

1/1

  相关链接: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