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国际财经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各国“众口难调”

 

CCTV.com  2009年11月29日 09:2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广州日报  

  12月7日,192个国家的领导人将云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协议。

  但从目前各个发达国家公布的减排承诺看,“各自为政”的减排承诺往往附加了不少条件,显得缺乏足够的决心与诚意。此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种种分歧并未因会期的逼近而得到澄清与解决。这都为这次会议的成功埋下了阴影。

  种种障碍的存在,可能预示着哥本哈根大会将达成一个“政治协议”,而非“广泛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从某种意义上说,哥本哈根会议仅仅是国际社会应对全球变化的又一个艰难“起点”,并不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2月7日,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将在哥本哈根开幕。尽管在大会召开前夕,美国总统奥巴马及时推出了温室气体减排承诺,但这次气候会议能否达成实质性的协议,前景还是令人担忧。全球遏制气候变暖的共同行动能否得到强化,依然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007年4月25日,两个关注气候变化的人在挪威一北极小镇的冰湾岸边晒“日光浴”,希望借此引起公众对全球变暖的关注。

由于气候变化,原本深居野外的北极熊经常闯入人类居住区。

联合国气候大会将讨论温室气体减排问题。

  埃塞俄比亚一个严重营养不良的孩子蹲在台阶上。由于干旱等极端气候,该国有450万人面临饥荒。

  美国: “高姿态、低承诺”

  从目前看,尽管有少数专家质疑“全球变暖”被夸大化,但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引发危害的认知是一致的。此前,由于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游离于《京都议定书》之外,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一直处于不明朗的状态。

  面对国际社会的压力,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提出美国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今年6月,美国众议院提出方案,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17%。近日,奥巴马最新作出了减排承诺,按照众议院的方案,承诺美国温室气体减排17%。这个目标看上去很高,但若用1990年作基准年换算,实际上只减排4%。奥巴马最新提出的减排承诺,尽管是一种积极姿态,但依然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期望。

  分析认为,奥巴马的这种“高姿态、低承诺”做法,明显是在躲避应有的减排责任,依然缺乏诚意,并不利于这次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实质性成果。为此,一些环保组织批评美国只是在做“口头文章”。此外,奥巴马的承诺能否兑现,还存在着不确定性——美国参议院明年才会讨论类似法案,相关减排提案的审议变数颇多。

  欧盟: 积极抢占“制高点”

  美国有媒体披露,参与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谈判专家私下表示,他们对这次会议能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已不再抱有希望,会议最可能的成果是继续呼吁全球关注气候变化,发表缺乏约束力的“宏大宣言”。在2010年,全球还将召开两次国际气候会议,届时国际社会可能会进一步细化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揽子方案。

  尽管全球政府层面的减排协议难以达成,但这没有影响欧盟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带头作用。一向注重环保的欧盟,试图借助节能减排抢占先机,进一步抢占新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11月23日,欧盟表明了自己的谈判立场:欧盟将在2020年前进一步从减排20%提高到减排30%,但欧盟的前提条件是:只有其他世界强国签署类似的行动方案,欧盟才会作出加大减排的承诺。

  从更深层次看,自《京都议定书》签署以来,欧盟一直主导着减排的前进步伐,对本区域的工业产品制定了更严格的节能与排气量指标,深刻影响了全球工业产品的竞争格局,使欧盟赢得了新经济竞争的初步优势,引导着新兴低碳经济、环保产业的发展。这种优势一旦形成,有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引发消费者对美国高耗能产品的厌恶,并最终导致美国企业竞争的不战而败。

  难题——减排目标各说各话执行减排缺乏监督

  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总共28条,但没有一条是关于违约的惩罚机制。这大大影响了发达国家减排的执行力度。

  从过去多年的实践看,这种无约束力的协定对各国并不具有很强的执行力,这使得发达国家推出的“宏大承诺”背后,存在无法完成减排目标的可能性。由于缺乏监督与惩罚机制,这就使得任何减排不达标的行为,除了遭到道义上的谴责之外,并没有其他应对之法。

1/2

  相关链接: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