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31日电题:高铁效益争论背后的中国选择
新华社记者
2009年的最后10天,高速铁路成为中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
12月31日,中国铁道部宣布福州至厦门高铁开通;26日,世界最快的长距离高速铁路武广高铁开通;22日,合肥至福州、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同时开工。
大家在感叹“中国速度”的同时,也有人争论并怀疑:数千亿元的投资值得吗?
这种争论甚至吸引海外知名媒体“掺和”。美国彭博新闻社22日报道称,中国2万亿的高铁投资很可能对长期经济增长造成拖累。英国《金融时报》27日报道说,武广高铁让中国超越西方和亚洲国家,巨额基建投资让中国急剧“缩小”,但这条高铁的经济性有待证明。
不过中国官员、投资者和相关专家却不以为然,他们认定发展高速铁路能有效帮助人口世界第一的中国突破运输瓶颈,带动经济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速铁路作为一种环保的大众交通工具,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潮流。
武汉铁路局党委书记张友松说,全长1069公里的武广高铁每公里造价超过1亿元人民币,但从多个方面衡量,这样大规模的投资值得。
张友松认为,就铁路运输而言,武广高铁将极大地释放既有武广铁路的运输能力,解决京广铁路运输瓶颈,在客运上有效缓解春运“一票难求”的局面;在货运上有效缓解对煤炭、石油等重点物资运输的制约,推动沿线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从经济效应上看,武广高铁把武汉到广州之间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10小时缩短至3小时,珠三角、长株潭、武汉城市圈等多个经济带形成“3小时经济圈”,经济、社会等联系交流日益紧密,“高铁效应”将逐步显现。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武广高铁将为沿线三省带来巨大商机,5年后GDP有望因此提升3%至5%。他说,借助武广高铁,珠三角的经济腹地将进一步扩大,珠三角、长株潭、武汉城市圈等有望形成新的“武广经济带”。
在高铁投资力度最大的省份之一浙江省,浙江铁路投资集团董事长余健尔说,从2009年起3年内,浙江将投入1800亿用于铁路项目建设,总投资占全国近十分之一,“建设规模史无前例”。
据介绍,这些投资主要建设沪杭高铁(上海至杭州)、宁杭高铁(南京至杭州)和杭甬高铁(杭州至宁波)等项目。
余健尔表示,大规模兴建高铁看重的就是高铁在运输高效率、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功效。他说,这些铁路项目建成后,将从根本上改变浙江铁路运输的格局,促进杭州、宁波、温州等区域城市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不管是高速铁路还是高速公路,不管是在欠发达的西部还是在发达的东部,政府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必须把握适当超前的原则。他说,中国经济成长的爆发力很强,其他国家的“适当超前”到中国来可能还不够。
贾康表示,过去的实践表明,自2009年年初以来推动的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必将在今后10-2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带动并支撑中国经济发展。
林江还表示,日本新干线的成功为中国高铁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投入运营后,把京滨、中京、阪神城市群纳入“4小时经济圈”,极大地促进了沿线的产业形成。
此外,专家还认为,高铁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运输方式,占用土地少,运输效率明显高出公路和航空,符合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选择。
武广高铁总工程师许方亮说,中国铁路运输总量占全国内陆货运总量的比重只有15%。“作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与振兴的新引擎,主要以电为动力的高速铁路,是一种十分环保的交通运输工具,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潮流,中国未来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发展速度,将再次得到铁路的见证。”
铁道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铁路计划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000亿元,2010-2012年之间预计完成投资超过2.1万亿元。到2012年,以“四纵四横”高速铁路为骨架的高铁里程将达到1.3万公里。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说,到2012年,中国将形成以北京为中心,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的1小时至8小时交通圈,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便利。届时,中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基本形成,连接所有省会及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参与采写记者:林建杨 章苒 刘宝森 李慧颖)
责编:陈平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