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09年波澜壮阔式的发展,2010年的楼市是否将转向波澜不惊?目前市场普遍的看法是,在宏观政策基调不变,地产商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政府的适度调控有益于楼市“风和日丽”的发展。不过鉴于新的流动性刺激及非理性因素扰动,不排除将来政府采取严厉手段的可能性。一面是地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一面是稳定房价确保民生,如何在二者之间平衡将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今年的楼市行情。
不容否认,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流动性推动和持续快速的去库存化,目前中国楼市的格局已同2008年有了天壤之别,即使与兴盛一时的2007年相比,目前的宏观环境也使楼市处于更加敏感的境地。对于过高的房价、过热的投机,政府已经表明了态度并出台了初步措施,新年伊始效果如何还有待市场检验。
不过,历史经验表明,无论从CPI与地产销售速度的走势看,还是从M2与地产价格指数的相关性看,未来楼市的价量仍会保持高位,巨量信贷引发的资产价格重估还可能继续,与其说目前的措施主要针对高企的房价,不如说更多的为了防患于未然。如果前期政府的措施有效、执行得力,房价走势平缓、成交量将继续活跃,那么楼市可能续写2009年的神话;反之,如果房价继续过快上涨,不仅可能会引发量跌后市场的持续盘整,更可能经历政府严控后市场的低迷甚至逆转,这在经济基础尚需夯实的后危机时代,无疑是不愿被看到的。
与过去十年27.46%的平均增速相比,目前18%左右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仍处于较低水平,透过高房价、热投机等表象,从另一面折射出更多的是地产投资的不足与不平衡,这一点已从去年四季度以来迎头而上的新开工面积增速上体现出来。而不平衡主要体现在:除了京沪深穗等一线大城市房价级数式的增长,中西部二三线城市价格上涨幅度不大,甚至一些地方投资环比下降。正是投资不足才引发了可供面积的减少,而也正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楼市投资的马太效应。如果政府调控适度,地产商预期不改,则新开工面积的持续回升将大大缓解供应不足的状况,从而带动地产投资增速向均值回归。这在地产投资对GDP增速的贡献接近3个百分点的当下,无疑将达成一种共赢的局面。反之,如果采取一刀切、较为严厉的措施,地产投资增速可能会停滞不前,这不仅会影响到地产上游众多行业的投资增长,还会抑制下游消费行业刚刚迸发的态势,从而使向好的经济整体再度陷入迷雾。
在平衡经济与民生之间,我们兼备直接与间接两种手段。直接的手段,如加速供地、加快保障房建设、出台物业税等;间接的手段如取消税费优惠、严格执行差异化信贷、限制资本市场融资等,我们认为,由于直接手段无疑都是关乎地产商资金和土地获得等关键问题,政府在采用和推广上会慎之又慎。并且由于各地区差异较大,如果普遍推广将面临新的不平衡问题,因此未来,政府的调控可能更多的侧重间接手段,通过影响消费者行为,采取区域有别的措施使楼市更加健康。
2009年12月以来政府已通过多种途径释放出调控楼市的信号,能否避免一收就死、一放就热的怪圈,对于当前处于复苏进程中的中国经济而言至关重要。任何政策都有时滞,也不可避免负溢出效应,如何权衡的确是一种艺术。不过,对于刚刚开始的2010年,楼市一季度的表现很有可能左右全年的政策取向,由于低的基数效应及地产投资的惯性,一季度,地产投资出现大的变动概率不大,但我们不能忽视市场预期的力量,如果预期引发了市场的持续盘整,不排除未来再度采取刺激措施的可能。
责编:杨淯婷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