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魅力世博:经典世博 金融危机下的世博会

CCTV.com  2010年02月04日 19:2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经济新视野  

  

    这里是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这座城市历史上曾经办过两届世博会,分别是1893年、1933年的两次世界博览会。

    在二十年代的时候,人们讨论,有的人就把他叫它做“第二届世界博览会”,但是觉得这样的名称不能够反映芝加哥再办一次博览会的意义,1933年正好是芝加哥变成一个城市的开端,所以把它定名为“一个世纪的进步”

    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主题,主题既已确立,看来一切都很顺利,谁料天有不测风云,在世博会债券宣布出售的次日,美国历史上黑色的一天猝然降临。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突发崩盘。股票抛售浪潮之快,甚至连场内的行情自动收录机也无法快速报价,人们陷入恐慌之中。这一天,华尔街有11名证券市场投资人相继自杀。四天后,股市再次暴跌,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美国股市又一次出现大幅度崩盘。此后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竟达100亿美元。10日24日,这个“黑色星期五”成为美国人心中永远的噩梦,也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开端。

    世博会的筹办工作一晃进行了三年,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入主白宫,宣布全面实施恢复美国经济的新政。

    不过,对大多数美国人而言,1933年仍是一个坏年景。 经济危机的幽灵一直在世博会上空徘徊,芝加哥世界博览会还能够如期举行吗?

    事实上,经济持续萧条影响着委员会工作的顺利进展,许多具有创新意识的建筑因为需要巨额资金被迫终止。在开幕日来临之前,他们甚至削减工资,以渡过经济难关。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近12万名参观者的到来,还是把开幕式装点得仿佛盛大的节日一般。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是在大萧条的背景下举办的,所以很多建筑师聚集在这里,致力于作品的美观性和趣味性。人们从全国赶来,参观世博会以及芝加哥这座城市,他们来到世博会,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选择“科学”作为博览会主题的基调,会场里展出了当时最先进的科学工业成果,如新式汽车组装线、轮船制造技术、原油精炼技术等。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科学技术是如何改变美国人民生活的。在世博会上,憧憬未来理想住宅的“模范房屋”和“明日之家”展馆自然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在世博会上,美国人和往常一样欢笑,全然忘了世博会场外是怎样一番愁云惨淡的景象,在这个经济危机如洪水猛兽的年代,这样的情形未尝不令人感到宽慰。

    1933年的世博会给经济危机中的芝加哥社会带来了经济文化的双重效益。当时芝加哥人口有三百万,这次博览会总接待入场人数将近2300万人次。世博会赢利中大约有50%是来自门票的收入,余下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场内食品和纪念品的销售。世博会直接或间接地向社会提供了近10万个就业机会,并且给城市带来近4亿美元的商业利润。如此显著的经济效益并不构成衡量芝加哥世博会成功与否的标准,芝加哥世博会的最大成功应该是增添了人们战胜经济危机的勇气与信心。

    梳理世博会历史,我们会惊讶的发现,上海世博与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共同聚焦民生主题, 共同面对的金融危机后的困境。 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中国上海的世博会是一届完全不同的世博。

    根据申博承诺,我国政府为相关发展中国家提供总额为1亿美元的参展援助,免费提供给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使用的11个联合馆, 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平均可获得65万美元的援助, 从而为 其提 供重要的资金保障。中国政府是在用行动诠“理解、沟通、欢聚、合作”是世博会理念,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余波未散的特殊情景下,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在一个“共同舞台”上,面对“共同危机”,实现的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世博百科:精彩世博,一“网”打尽

    从11月12日起,全世界的网民可以通过访问www.expo.cn,随时浏览网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畅游三维园区,提前领略精彩世博。

    网上世博会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两大亮点之一,运用三维虚拟现实、多媒体等技术,将上海世博会园区以及园区内的展馆再现到互联网上,全球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世博会园区和展馆,仿佛身临其境地体验上海世博会盛况。

    在本届世博会闭幕后,网上世博会将继续欢迎全球观众的访问,使得上海世博会真正成为一届“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责编:刘岩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